两天后,他再次针对《陈情令》,直接用了“恶心”两个字:
这两条微博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大量粉丝前来评论他的微博。
王海林也很享受,继续在评论里回复。他不仅将《陈情令》粉丝团形容为“修炼自己”,还批评平台、投资人、创作者等相关人员无耻。
粉丝指责他:“可以指出,但不要侮辱;如果不喜欢,请至少尊重。”
他回复——我从不尊重我不喜欢的剧。
有人夸他臭脚,他却得意忘形,甚至引用经典,把杜丽娘比作看剧的粉丝。看上去很文艺,但是一想到“君子病”这个词,他就真的是在炫耀、炫耀了。俗了,还有一种忍不住要炫耀的优越感。
当围攻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时,王海林干脆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肖战和王一博的合影。
头上就几个大字:“快来骂我”
01
那么很多人想问,王海林是谁?
他是编剧、制片人、制片人。
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
如果说这一系列的标题还太陌生的话,那么说到他的作品,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著名的—— 《一起来看流星雨》,以及许多经典语录,至今“依然有威力”。
作为业内知名编剧,王海林的名气远远大于同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的作品众多,而是因为他时不时的总会有一些震撼人心的台词出现在大众面前。
比如,早在2016年,他就在微博上发表过声明:
对小鲜肉的攻击一直是王海林语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王海林在北京大学发表年终演讲。他的语言极其讽刺,观点尖锐,对大IP+小鲜肉的模式提出了批评。
在这次对整个影视行业的攻击中,他说投资者贪图利润,导演和制片人目光短浅,演员演技差,亲爱的观众朋友品味低俗。目之所及。 “每个人都有迷人的风格。”改变”。
王海林向公众传达的另一个态度是:编剧是受害者。没有好作品是因为好剧本被埋没了,好编剧没人关心。因此,不良演员横行,影视市场一片混乱。
紧接着,他又发声宣称“某小家伙就是烂片的代名词”,制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 他的画风太熟悉了,几乎是照搬去年的演讲:
本质上,他同样看不起这一代的年轻演员。只要是“小鲜肉”、“流量”,无论演技如何,都只是一堆不可回收的垃圾。
王海林将他们定义为毫无“敬畏”的表演团体,并公然公然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
这番言论为小鲜肉受到集体批评时赢得了一阵掌声。
因此,王海林自然承担了某种意义上的“公知”义务。直到《陈情令》的轰炸,大家才终于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鲜肉=娘娘腔,观看《陈情令》=变态、性压抑
这听起来不就像你周围那些挖脚的胖子用鼻子对着屏幕上的小鲜肉嗤之以鼻吗?
但同样的引述却以更严厉、更正义的形式出现在一位被称为文化人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上。
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成就,我只看到了一个油腻中年男人的骄傲和优越感。
02
我们先说清楚。说《陈情令》 拍摄不好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
本来,作为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当下的热门剧有一些个人看法是很正常的。
即使有时对节目的评价可能偏激,但公众仍然会以相对中立和宽容的态度来评判,该赞扬时赞扬,该批评时毫不留情。
但王海林的言论之所以让人感到不舒服,是因为他把对一部剧的蔑视投射到整个题材上,侮辱了整个群体。
在众人皆醉我独的状态下,他用自己的舌头和知识歪曲那些被他羞辱的人的观点,并煽动、带领一些同样有偏见的人进行攻击。比如,——的内涵是女性看美剧的欲望只是来自于自身的“性压抑”,并以此作为结论公开发表在公众平台上。
现在无数直男都有堪称金科玉律的语录。王海林凭借自己的知识,给了他们一把利刃,斩断了他们的心。
可笑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表示:影视行业是一个价值观的行业。
这几天,微博上的事情已经发酵了。王海林根本不怕被diss。看得出来,他很享受被骂,也很乐意被批评。
对他来说,任何诅咒的意义都一定是荒谬的。只是一群无知无知的观众还在胡言乱语,而那些说真话的人却注定孤独无助。这种酸涩的文人特有的扭曲情感,让他暗自庆幸“这里的人都是白痴,但我不是”。
他陶醉在“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之中,在受到群众攻击时,他的优越感达到了顶峰。
所谓敢于发声才能纠正市场,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我一个人”中变了。
03
王海林的讲话很有王氏风格,“出口就是逻辑”。
作为编剧,王海林评价演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他们的演技和能力,而是他对粉丝和人气的反复追求,不断的辱骂和猛烈的轰炸。
他不惜对自己提出最低的要求,却以最高的要求对待观众,告诉观众他们的品味低俗,只是因为观众的品味与自己不符。讨伐核心毫无道理,毫无逻辑可言。
哪里口味不同,阳春白雪就是我自己,下层百姓就是观众。
就像当年一样,王海林的双重标准已经暴露无遗:
例如,他这样说:“我们公司有很多年轻编剧,我明确禁止他们写这样的对话:‘先生,饶你一命。’‘你好也好,坏也好,你也好也坏。”
那么他这些年创作的作品又如何呢?
除了几位编剧合写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外,经统计,《一起来看流星雨》就只有一部了。
在审美方面,他声称中国最受欢迎的演员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对国家的审美安全构成威胁,而只有欧美演员具有强烈的男性符号。
男演员=国家意志的体现,小鲜肉=不分男女的演员。
这位在圈内仍有一定发言权的文化人物,带头斥责小众圈子和文化为异端。
事实上,公众对于国内编剧的地位和处境并非不了解。因此,大众对国产编剧的包容度,无论是作品还是针对市场异常的言论,远比韩剧、美剧、英剧要宽容。
作为剧评人,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一句话:“8.5分以下的韩剧我不会看,但7分以下的国剧就已经很不错了”。
公众正在尽力了解国内编剧的尴尬处境。
可是,这种体贴和宽容什么时候成为了软弱犯罪的借口呢?
成为一个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编剧,成为指责他人、排除异见的万能盾牌?
国内编剧生存艰难,但同样处境的其他人在做什么呢?
同为编剧的刘和平不仅完成了《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的惊人作品(豆瓣评分分别为:9.7分、9.0分、8.9分),他还对不同的作品有着宽容的态度。作品类型。也展现了学者的风范。
致力于倡导性别平等的李银河明确指出,新鲜肉类和男性性的消费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属性,这是应该被允许的事情,而不是批评甚至谩骂:
至于王海林,作为一个知名人物,他的敬业精神丝毫不显露出来,他的包容性着实难得,实属难得。
其实他作为知名编剧的名气在于他的噱头大于他的内容——
知名编剧。恐怕这个词需要拆开。
《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剧本和表演难以形容,但它的受欢迎程度却不仅仅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虽然主编剧邹敬之广为人知,但王海林作为参演编剧之一,也参与了——系列第三部和第四部的创作,虽然是两部该系列中质量和声誉最低的。
此外,尽管身为编剧,王海林却自认为是一名专业的影视评论家,整天出没于各大媒体平台和讲座场所。
毕竟这个社会从来不反对“不同的声音”,但以局外人的高人一等的视角去评论自己从未理解过的作品,凸显自己的小众优越感,就显得很可笑了。
作为一个在圈内有话语权的公众人物,用自己的言论煽动他人、批评观众,是一种不能说是恰当的行为。
这种严厉和自我批评对于观众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王海林终于用他的自我满足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厌恶的表演。
用户评论
﹏櫻之舞﹏
这个标题有点意思,纪晓岚和流星雨的编剧怎么会在同一天被质疑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我觉得他们可能只是想低调处理新作品,没必要大肆宣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示弱?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可能是他们有更深的考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编剧示弱?这说法也太夸张了吧,我觉得是他们有更好的计划。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两个剧的编剧被一起提出来,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有合作的机会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示弱不示弱的无所谓,关键是作品能不能打动人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纪晓岚和流星雨都是经典,编剧们怎么可能会示弱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我觉得他们可能是为了保护作品,不想一开始就暴露太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服从
编剧示弱?可能是他们在准备更大的惊喜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这标题让我想起了流星雨的浪漫,但纪晓岚的严肃风格似乎不太搭。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纪晓岚和流星雨的编剧同一天被质疑,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不管是不是示弱,我还是很期待他们接下来的作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纪晓岚和流星雨的编剧同台亮相,会不会是某种合作暗示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我觉得他们可能是在积累能量,准备下一部巨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两个经典剧的编剧,同一天被质疑示弱,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久爱不厌
不管是不是示弱,我都会继续支持他们的作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纪晓岚和流星雨的编剧,你们到底在搞什么飞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两个不同风格的编剧,同一天被质疑,这背后是不是有更大的秘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编剧示弱?我觉得他们只是更注重作品本身,而不是炒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