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航空知识》杂志社主编王亚男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航空知识》杂志社的编辑、记者王亚男。我每天花8、10甚至12个小时编辑这本杂志,这是一本有60年悠久历史的老杂志。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部作品很无聊,但在我看来,它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魅力。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和事,也接触到了非常珍贵的档案、史料和文献。

科技玩具化身战争武器

这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即使出国访问,也很难看到这幅画的原画。你能猜到那个躺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大烟袋的胖子是谁吗?他就是乾隆,大清高宗!但我们确实很难将他与我们印象中的乾隆伟大睿智的形象联系起来。

此画收藏于英国,为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雷于1794年创作,描绘了中英文化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如果你喜欢读《百家讲坛》或者听讲故事,你可能不止一次听说过这段历史,那就是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在我们东方的历史叙事中,更多谈论的是马戛尔尼先生在见到乾隆皇帝时是否下跪了。到底是他一个人跪了,还是所有人都跪了?他是单腿跪的还是双腿跪的?他是向乾隆皇帝跪一叩头,还是三跪九叩作为至高无上的礼仪?这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但这幅画告诉我们文化的另一个方面。英国人在记录这段历史时,更关注的是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科技玩具。

通过这幅画不难发现,马戛尔尼带来了一个气球、乔治三世国王的皇家马车模型、英国皇家海军百炮战列舰HMS Sovereign的模型。

马戛尔尼带来的气球并不像画上那么小。事实上,气球很大,可以容纳一名军官并升到高空。马戛尔尼为乾隆皇帝准备了一场表演,让气球载着英国军官升上天空,让东方人看到西方人已经掌握了飞行的技巧。

与此同时,另一个表演要求是英国皇家燧发枪团向清军展示他们的现代火枪。这两个要求在今天看来是相当高层的,但此时却有人站出来,果断拒绝了这两个要求。

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用蹩脚的英语拼写了他的名字。我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在评书里出现过很多次,他的名字叫和珅。

所以我们可以给和珅加个罪,这个人太坏了。但仔细考虑后,我个人认为,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可能才是乾隆皇帝的初衷。

当马戛尔尼见到乾隆皇帝时,他已经83岁了。晚年的乾隆皇帝任性任性。我想他绝对不会容忍英国气球飞过自称天国的中国人头顶。

然而,历史往往是非常险恶的。乾隆皇帝会见马嘎尔尼的第二年,气球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1794年的弗勒鲁斯战役中,法国人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气球。他们使用气球进行远距离观察。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法国远程火炮的精确打击能力。最终,法国人赢得了这场战斗。这场战争。

从1794年开始,气球从科技玩具转变为军事工具,气球再也没有作为科技交流或和平交流的手段来到中国。

中国人下一次看到气球是在1883年中法战争的舞台上,在今天的越南,当时黑旗军看到了法国炮兵侦察学校发射气球。

十几年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法国人带来的侦察气球在北京改变了身份,从军事侦察工具变成了航空旅游工具。法国人把相机装在气球上,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北京古城航拍照片。

今天,每一个研究北京城市建设史的人都会尽力寻找这些照片。如果你想从空中看一看100年前的北京是什么样子,法国侵略者拍摄的照片就是最珍贵的证据。

它曾经是现代飞机研发的“起点”,为何没有到达“终点”?

追溯气球的起源,我们会发现,气球其实诞生于中国五朝时期,即公元10世纪左右的中国古代孔明灯。

但遗憾的是,在孔明灯诞生后的900多年里,中国人并没有对其实用性做更多的探索。他们只是将其视为漂浮在空中的一道光,将其作为军事通讯的信号。

更令人遗憾的是,现代物理学并不是在中国诞生的,所以我们无法从科学起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孔明灯能在天上飞而不掉下来。直到中国孔明灯诞生700年后,意大利传教士地拉那才提出真空球浮力上升的原理。

虽然从今天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原理不够实用,甚至有点荒唐,但它说明西方人已经开始用现代物理学的思想和现代大气密度的思想来解释静浮力的原理。

1783年,也就是乾隆皇帝会见马戛尔尼的1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热气球在凡尔赛宫前的广场升起,人类飞行的时代开始了。

1793年,现代科技曾经敲响了中国的大门,但在中国,包括乾隆皇帝在内,没有人真正听到过,甚至没有人愿意打开门看看敲门人的身份。在中国,如果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

东方到西方:进化的风筝

今日科技书上说,中国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留滑翔机,至少有2300年的历史。这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

然而,在风筝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对风筝的应用并不多。 13世纪,马可·波罗将风筝从东方带到了欧洲。又过了500年,中国风筝在欧洲迎来了第一次蜕变。

英国科学家乔治·凯利用一只简单的中国风筝,在下面加了一根长木棍,绑上一个非常粗糙的尾翼,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投掷模型滑翔机。

凯利一直在家里做投掷实验,并写下了科学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飞行探险家的终极指南。凯利的滑翔机揭开了人类固定翼滑翔的历史。这是中国风筝在欧洲的第一次改变。

又过了90年,中国风筝迎来了西方的第二次变革。我个人称之为西方人对中国风筝的迭代创新。这次是由澳大利亚人哈格雷夫完成的。他给中国扁风筝又加了一层,把它从平板变成了盒子。

这就是我们航空史上所说的箱形风筝。箱式风筝结构更坚固,可以承载更重的重量。从那时起,箱形风筝就被人类放飞了。

在人类成功探索了箱式风筝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之后,随着莱特兄弟的打火机内燃机的研制成功以及飞机升力控制系统的研制完成,现代飞机实际上也即将出现。

如果以中国风筝为起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从中国风筝到凯利的滑翔机,到哈格雷夫的箱式风筝,最后到现代的飞机。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迭代创新路线。线索。

不幸的是,起点在中国,但我们没有到达终点。创新之路上,其实没有真正的终点。所谓过去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追赶和超越永远不会太晚。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今天,如果你读科技史,书上肯定会说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中国火箭技术成熟到什么程度?到了16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朝中后期,中国的火箭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水平。

这幅画描绘了中国明代的火龙楚水。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两级火箭。美国人甚至尊称其为“战斧”(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的始祖。

但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300年里,就中国的军事建设而言,我们似乎懒得推进火箭的概念,没有做更多的开发。

它曾经是现代飞机研发的“起点”,为何没有到达“终点”?

耐人寻味的是,经过中国传到印度、再传到英国的火箭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英国人开始使用现代蒸汽机驱动车床和磨床来加工火箭弹体和推进剂颗粒,使火箭更加精确,射程更远。

这幅画描绘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署时英国皇家炮兵火箭支队进行演习的场景。这幅画作十八年后,火箭返回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进攻北京前的最后一场战役是著名的八里桥之战。当时,清朝最精锐的部队正在守卫八里桥。僧格林沁指挥三万蒙古骑兵,与数千英法侵略者作战。

这场战斗非常有趣。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英国军队中有两个火箭分队。这场战斗一开始,英军就率先使用火箭弹,从最远的射程,即2700米外向清军开火。

当时的火箭弹杀伤力并不大,但是火箭弹的爆炸对清军骑兵的马匹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震慑作用。最终,战争仓促结束,英法军队死伤数十人。英法联军攻克了八里桥,打开了通往北京的最后门户。

这枚勋章是时任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授予法国官兵的纪念品。这枚奖牌也是我自己的收藏。上面刻着几个名字,其中之一就是八里桥。

当时,英法联军在中国战场上一共进行了四次战斗。第一战是大沽口登陆,第二战是张家湾战役,第三战是八里桥战役,又称火箭战,第四战是攻克北京。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已经90年了。这90年是西方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对中国来说,却是一个挫折、战争、变革的时代。

白手起家的飞机制造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飞越天安门城楼的17架飞机没有一架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

此后,中国的国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的装备和西方有代沟。在现代战争中,代沟意味着整个战争的失败。

20世纪60年代,美国向中国派遣了无人侦察机。它们在当时是高科技装备,可以在19000米的高度飞行。我们的歼6飞机只能飞行17500米。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的战斗机在全力加电的情况下,只能飞到人腹下1000多米的地方,根本够不到人。

为了对抗入侵者,我方飞行员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想出了很多巧妙的招数,其中最精彩的一个就是动作上限攻击战术。飞行员驾驶飞机像海豚一样水平飞行,然后增加到最大速度,然后迅速向上冲,让飞机突破极限,在18000多米的高度开火,然后让飞机再次坠落。

就这样,我们一度击落了美国的无人机,但这也说明了我们和西方国家在装备和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这是美国政府最近解密的1964年美国U-2高空侦察机拍摄的我国山西一地的照片。当U-2进入中国时,大部分时间就像进入了无人区。虽然我们击落了一些U-2,但远远少于他们来的次数。我们把上图无限放大了。这是U-2侦察机在拍摄我国军事设施时拍摄的照片。

当这张照片无限放大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又惊奇的惊人事实。这是一张100 兆像素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架小飞机。那架小飞机是当时中国空军某军种的歼6飞机。下面我们的飞行员正在尽最大努力驾驶歼6,继续加油。

但就算能追上,也打不到U-2,因为U-2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而歼6最多只能飞到17500米。因此,我们只能看着侵略者的飞机在高空飞行。

1965年,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件。美国“幻影”战斗机侵入中国海南岛领空。当时我们起飞了四架飞机去战斗,美国人也飞了四架飞机。

在战斗中,我们的飞行员看到美国飞机的机翼下有一闪火光。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火。我们的飞行员知道美国人可能使用了一种新型武器,并跟随那道闪光。朝着他自己的飞机飞去。

我们的飞行员非常聪明并且训练有素。他立即猛地一跳,翻滚避开了火焰。

它曾经是现代飞机研发的“起点”,为何没有到达“终点”?

这是美国使用的世界第一代空空导弹“麻雀”。当时这款“麻雀”的制作水平还不够好。它不够准确,对目标的跟踪也不够灵敏。当我们的飞行飞机让开后,“麻雀”失去了目标,立即寻找下一个目标。最终它发现了自己的飞机,于是“麻雀”直接撞上了前面的美国飞机。

这场空战结束得很仓促,美国人击落了一架自己的飞机,我方没有任何损失。然而,这一刻预示着现代战争的新变化。当年你可以嘲笑“麻雀”粗陋,但如今的中程空战、远程空战都离不开导弹,这就说明现代科技,或者说现代技术已经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新中国成立四十、五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追赶。 “追赶”已经成为永远保留的关键词。然而,在追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航空航天,远没有我们看到或想象的那么简单。

例如,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转子。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秘密。

今天的飞机发动机涡轮机在超过1,600 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这超出了我们在地球上可以找到的大多数金属的熔点。

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造涡轮叶片,才能使其在熔点以上运转,还能承受几十个大气压、每分钟几万转、巨大的离心力而不熔化、不变形,更不用说休息。

这项技术比我们今天回顾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还要神秘。西方有句话说,尝试制造飞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就像用冰勺搅拌一锅热汤。你要把汤搅拌均匀,但勺子却不能把它融化。如果能做到,五月份就有完整的飞机发动机。

我们在X光下拍下了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照片,发现里面有气流通道,就像九曲迷宫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必须从内部强制注入冷空气来冷却涡轮叶片,防止其熔化变形。叶片工作时,外部温度高达1600摄氏度,但内部温度仅维持几百度。

如此复杂形状的叶片如何制造?无法施放。由于其内部具有中空的空腔,因此它是当今人类冶金和铸造技术的最高巅峰。

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个国家会向盟友透露涡轮叶片的金属成分和铸造工艺。以前我们以为航天应该有一本“武功秘籍”,就像一本武侠小说告诉你,这个是《如来神掌》,那个是《九阴真经》,带回家自己练一练。

但事实上,我们跟踪了五十、六十年之后,发现每个国家的秘籍都是他们自己的科研人员经历过、写出来的。没有人会给你一本现成的秘籍。

今天中国有这样的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完全是我们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和认识的结果。

推进航空技术就像练习武术。取得成功只需要不到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即使是小小的成功,也需要至少十年的努力。

1998年和2011年发生了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98年,中国歼10成功首飞;1998年,中国歼十成功。 2011年,中国歼20成功首飞。两次航班都是在成都,我想这是四川人的骄傲。

这两个飞机里程碑有何意义?消除了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装备代沟。即使在歼20出现之后,我们也已经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取得了代差优势,比英国和法国先进一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

由于国防机密,我们不知道很多个别技术细节,但是这两类装备背后隐藏着太多潜台词,这意味着中国在航电、火控、液压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飞控系统、气动系统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技术均取得关键突破。

在创新领域,目光短浅、缺乏耐心的人,甚至是更具冒险精神的人,都是不受欢迎的。真正受到欢迎的是那些为祖国航天科技建设稳步做出贡献的人。

用户评论


冷落了♂自己·

哎呀,真没想到现代飞机的起点竟然是这样的,居然没走到终点,有点遗憾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很好奇,现代飞机的发展怎么会是这样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看完这个标题,我有点失望,毕竟曾经是起点,怎么会没到达终点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现代飞机研发的起点啊,可惜没走到终点,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科技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哎呀,这个话题太有意思了,现代飞机的起点竟然是这样的,可惜没走到终点,真是让人深思。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原来现代飞机的起点是这样的,但为什么没到达终点呢?这背后肯定有很多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辉煌过的科技产品,它们为何没能走到最后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笑√倾城

现代飞机的起点,听起来就很高级,但为何没有到达终点?这让我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疑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这个话题太棒了,我一直很好奇现代飞机的发展历程,没想到它竟然没有走到终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情小火鸡

现代飞机的起点,听起来很高级,但为什么没有到达终点呢?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的梦想,为什么有些梦想没有实现呢?现代飞机的情况也让我深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兽之美

曾经是现代飞机研发的起点,为何没到达终点?这个问题让我对科技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努力,为什么有些努力没有看到结果呢?现代飞机的情况也让我感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现代飞机的起点,听起来很震撼,但为什么没有到达终点呢?这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失败,为什么有些失败没有转化为成功呢?现代飞机的情况也让我反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现代飞机的起点,听起来很伟大,但为何没走到终点呢?这个问题让我对科技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这个标题太有深度了,现代飞机的研发历程竟然如此曲折,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曾经是起点,为何没到达终点?这个问题让我对科技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