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一人首次出现于1934年4月27日的《泰东日报》。

《泰东日报》第七版《……在本市(阿城)三道街的一家茶馆里,我最近不认识一个人,受某村邀请来演二人角,几个人在一起跳舞。乡村,委婉的名字叫‘荷花落’,每天打扮成各种角色,表演唱歌……”。

1953年首次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演出前,统称为二人转。它是原产于东北的民间歌舞艺术之一。它属于中国行走的民间艺术流派。它体现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影响。精髓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河北省东北部地区。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穿着鲜艳的衣服,手执扇子、手帕,边走边唱、跳着表达一个故事,唱腔高亢粗犷,歌词诙谐诙谐。二人转以东北秧歌为基础,吸收了河北的《荷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姿、行走等。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部三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艺术家与大师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晚期。

清末民国初年,大量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 “荷花边落秧歌”二人组是由“闯关东”的人从关东内外带来的。

由于清末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文献记载大多不完整。长期以来,它们只在民间流传,具体细节无从考证。

据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庙会上演出了崩崩戏。早期的对唱没有女演员,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扮女装的。

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二人转形成了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在:

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长彩棍舞,有武术元素;

西路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中心,以板头、歌唱为主;

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歌舞俱进;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中心,追求优美动人的歌声。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因此,历史上有“南靠波(舞),北靠歌,西讲盘头,东打棍”的民间谚语。后来,各种表演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表演的重点不再像以前那么明确。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说法不一。

王铁夫、金雷、陈军、孙红霞认为二人源于荷花落;

任光伟、冯贤(王凤贤)、王慕晓、杨璞认为二人转起源于东北秧歌;

李英、赵凤山、徐杰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教歌舞;

宁野高更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说法:“安徽是二二转的故乡,二二转扎根于安徽凤阳,其艺术根源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奇观——凤阳花鼓。”

杨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二人转进行了原型解读,认为“二人转的文化根源在于五千多年前的东北女神文明的文化模式”、“二人转起源于‘二人转’”。红山文化神圣婚礼中的“二神传”是由萨满主持的原创戏剧。东北秧歌通过东北民间舞蹈;“东北秧歌架”转换成两人转。

一般认为,二人转的形成和发展是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的结果。二人转是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各种杂技。

东北“二人转”以东北民歌、东北秧歌为基础,充分吸收了我国东北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以及荷花落、十步仙、凤阳歌、京剧、梆子、以及流传于中国北方的皮影戏。是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的集歌唱、舞蹈、说唱、戏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一词流传开来。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和西丰、玉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了地方戏班(演出二人角色) )。

二人转首次走出国门是在1951年。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演出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著名双人舞演员马丽在资深艺术家艾小编、李文清的指导下编排了双人扇子舞《扑蝴蝶》。 1951年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赞扬。同年,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晚会。在节日中荣获金奖。

1952年3月,辽宁省民间艺术演出在安东(今丹东)举行。 “崩崩”更名为“二人转”,“二人转”这个名字开始在东北地区推广。

1952年,梅兰芳在当时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观看了李泰、胡景琪表演的《姚大娘捉特务》,对二人转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二人转通过歌舞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能演话剧,不愧是京剧。学习。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梅兰芳指出:“京剧和二人转都是艺术之花,各有千秋。”

1953年3月,黑龙江省文工团演员李泰、胡精奇参加东北慰问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表演二人表演《三只鸡》,受到强烈好评。回复。

抗美援朝时期,在北市场的二人转花园里,二人转艺人会以小帽子的形式唱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前有《大杂调》,有的双人演员还会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比如前苏联歌曲《红梅花儿开》 《喀秋莎》。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1954年7月,东北艺术团在欧洲表演两人扇子舞,受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高度评价。

1955年,女演员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二人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从此,男女开始分声,歌唱也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

20世纪60年代,“二人转”戏剧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编导工作得到加强,二重唱新剧目开发,音乐伴奏丰富,服装完善,舞蹈艺术丰富,演员所持道具种类发展变化。

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崔永健元帅访问黑龙江,在哈尔滨观看了省龙江剧团张淑芳、韩世珍、白凤兰的《二连《杨八姐游春》 《回杯记》等节目以及部分龙江剧片段。周恩来总理说:“二人转的基础很好,要创作出人民喜爱的龙江剧,也要发展二人转”。

1974年12月,辽宁省丹东歌舞团二重奏演员陈英、蒋依婷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演出二重奏《女队长》。虽然二人转这一时期参加的国际演出不多,但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展示了东北地方艺术的风格,为今后的国际交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后,“二人转”曲调不断更新,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等,还有武昌鼓、锣、钹等。演员们手持花伞、纱巾、长绸等道具。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装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舞台表演利用灯光色彩的变化来凸显戏剧性的场面,综合艺术素质不断提高。这里有很多精彩的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010-30 000 、《冯奎卖妻》等这些作品深入人心深受群众喜爱,长期演出。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热转参加了大量的国际演出,并开始参与具有竞技性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1983年8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石清照教授是“中国歌唱艺术研究会”创始人之一,非常热爱中国民间艺术。在沉阳,我观看了张桂兰和刘静文表演的二人转,并介绍了每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适合的情感。石清照对《二人转》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9年7月至8月,以崔凯为团长、马力为导演的辽宁地方剧团一行15人赴日本富山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来自31个国家的代表团,压轴的中国双人舞赢得满场掌声。

考虑到“二人转”一词难以翻译,中国代表团使用了“东北地方戏剧”一词,这与本届电影节的学术讨论主题“地域戏剧的国际理解”不谋而合。由于组委会规定演出时不设同声传译或字幕,且观众语言、文化、习俗不同,中国代表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8月5日晚上7点50分,辽宁省地方剧团在富山县民会堂首次亮相。最终,李静、潘长江获得个人表演奖,何芳涛获得服装设计奖,艺术团获得集体银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1991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访问日本,演出了《水漫蓝桥》、《杨八姐游春》等剧目,以其独特的技艺赢得了日本观众的青睐。

新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立志将二人转这一在东北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发扬光大,重现辉煌。

2001年,赵本山发起并组织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新世纪二人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1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古巴驻北京大使馆为古巴和拉美使馆工作人员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之所以引起观众共鸣,是因为阿根廷有一种“一人分饰”的戏剧,与二人转的表演非常相似,观众在表演中找到了亲密的朋友。

2007年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东北风二转艺术团赴新加坡参加《放风筝》专题新年游园会,演出《老汉背妻》 《夫妻串门》 《春到河畔迎新年》 《猪八戒拱地》等经典剧目。

2007年2月,辽宁民间艺术团赴美国演出,获得强烈反响。

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于2007年6月和2009年6月访问日本,2009年2月访问法国,三场演出均包含二重唱,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

2008年5月,吉林省东北风双人转艺术团青年演员赵小龙、马小慧赴英国为当地华人表演了原汁原味的双人转和精彩的一指禅、手帕等绝活。

2011年11月,吉林省文化厅整合省民间艺术团(国有)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私营)演艺力量,组织知名演员,在悉尼连续奉献三场演出、墨尔本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这场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丰富了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内容。

2011年12月,由辽宁省侨联组织,铁岭民间艺术团赴加拿大、美国巡演一周,慰问当地侨胞,并在多伦多、纽约、旧金山等地演出五场。表演主要以歌唱为主。虽然观众主要是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南方华人,还有一些外国人,但反响很好,要求重返演出的呼声非常热烈。

2012年1月,吉林省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的具有浓郁吉林地域文化元素的大型综艺节目《老汉背妻》赴英国演出,受到好评。

2012年1月,由伦敦唐人街商会主办的欧洲最大规模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吉林省歌舞团演员带来了精彩的双人表演。

用户评论


◆乱世梦红颜

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东北二人转原来有这么多故事,太有意思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小时候最爱看二人转,现在想想真怀念那时候的快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这篇文章写得好,让我对东北二人转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东北二人转真的很有特色,这篇文章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原来二人转还有这么复杂的发展历程,涨知识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二人转真的很有文化底蕴。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很遗憾现在年轻人不太喜欢二人转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唤起大家的兴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这篇文章让我对东北二人转有了全新的认识,太棒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感觉像是读了一本有趣的历史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二人转表演,太亲切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感觉现在的二人转演员越来越少了,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传承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兰

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二人转的发展历程如此坎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这篇文章让我对二人转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是一本好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东北二人转真的很有特色,希望这篇文章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小时候看二人转总是笑得前俯后仰,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这篇文章让我对二人转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太棒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虚伪了的真心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二人转走得更远,成为更多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这篇文章让我对东北二人转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是太有用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不太了解二人转,这篇文章很有必要普及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