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追寻、致敬(一)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80周年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红色血液始于延安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旧址实景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1年秋,当时四川省外话剧团、西北青年救亡会总剧团和小剧团联合组建了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1942年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时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吴雪,以及后来提出创建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五位创始人李伯钊、欧阳山尊出席了会议。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活跃了延安的文艺氛围,鼓舞了延安的文艺青年,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奠定了雏形。滚滚的江水、巍峨的宝塔山,都镌刻着剧院深红色的血液。延安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发源地。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式成立。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廖承志同志担任首任主席。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重要历史关头,剧院创作演出了《直播开国大典》,其中的原型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原台长是廖承志同志。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院长的艺术形象在国华舞台上再现。

《保尔·柯察金》剧照

《关汉卿》剧照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并上演了许多外国经典作品,如《保尔• 柯察金》、《万尼亚舅舅》、《钦差大臣》等。同时还生产《关汉卿》 《捉刀人》等。古典戏剧的一次尝试。青衣以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炙手可热的现实生活和青春生活为主要创作理念,以优秀的现实题材为核心创作方向,使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成为剧场最重要的思想艺术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剧院创作并演出了由王靖宇老师主演的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是深受民间喜爱的剧目。

《枫叶红了的时候》剧照

令人难忘的是,青衣有三位德高望重的女导演:陈勇、张启红、林荫宇,她们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他们都有留学苏联的经历,在前苏联戏剧创作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陈勇执导《伽利略传》《三毛钱歌剧》等作品。《威尼斯商人》 《风雪夜归人》是张启宏的代表作。当时青衣还制作了一部由张秋歌主演的探索剧《红茵蓝马》,这是一部与苏联导演合作创作的国际交流剧。

当观众突然看到没有假发、没有外国服装的中国演员扮演列宁夫妇时,这样的艺术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这部戏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女仆》由林荫宇执导,三位男演员主演,非常精彩。她执导的话剧《关东大集》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一位村长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该剧由曹莉主演,展现了火热的现实生活。这部剧我看了好几遍。我对青衣反映东北农村生活的创作能力感到惊讶。另外,作为青年导演,时任导演王晓英创作并上演的《魔方》,也是一部极具探索性的剧作。

叙述·追寻·致敬(一)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80周年

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关心青衣。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陈毅副总理等都是青衣的常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这个发源于延安的剧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民族文艺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作用,给戏剧观众留下了美好的遗产。回忆。中国国家话剧院有幸源于并以此为依托,反映现实生活,讴歌人民和时代,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主动履行文化责任、履行使命,这一切都植根于血脉之中。剧院的。红色基因。

1955年,欧阳予倩、沙科夫、李伯钊、孙维石、欧阳善尊等人共同向国务院提出,以中央戏剧学院两个干部训练班的部分骨干为基础,建立国家示范剧院。五位剧作家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采纳。中央实验剧团成立于1956年9月16日,其创作风格以探索、实验为主。它的首任导演是剧作家欧阳予谦,他也是中央戏剧学院首任导演。

《北京法源寺》剧照

我创作排练的话剧《北京法源寺》在舞台上塑造了谭嗣同这个人物。无独有偶,欧阳予倩老师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七岁时认识了谭嗣同。我读过欧阳予倩对谭嗣同的描述,也读过欧阳予倩希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演员的培养和培养能够在理论上与中国戏曲的审美艺术规律相结合并付诸实践。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后,欧阳予倩老师编写了话剧《桃花扇》,由郑振耀老师、史伟健老师主演。

《桃花扇》剧照

孙维石导演提议成立中央实验剧团,后担任剧团总导演。她是周恩来总理的干女,也是第一位赴苏联留学的导演。她在莫斯科学习戏剧多年。她在留学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非常了解。剧院至今仍保留着她的大量资料和手稿。孙维石导演比焦菊隐老师更早提出“戏剧表演中国化”的问题,这是可圈可点的。如果她没有去世那么早,她会对中国戏剧做出更多的贡献。她执导的《叶尔绍夫兄弟》气势磅礴,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全国气象。中央实验剧场目录中有《叶尔绍夫兄弟》号剧照。我看了之后说是孙维石导演的。他们问我为什么知道?我说布局非同寻常。剧院的另一位总导演是舒强。他来自延安,曾为剧院创作过不少话剧,大多都是优秀的现实题材,在古典戏剧方面他也有尝试。

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孙维石同志合影

《叶尔绍夫兄弟》剧照

早期,中央实验剧院会排演古典题材、爱国题材和一些莎士比亚戏剧,但最重要、数量最多的是苏联戏剧。改革开放后,剧院陆续创作了《哥们儿折腾记》、《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既不现实又很现实,甚至有些意识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年轻导演也走上了实验探索的道路。孟京辉导演的《思凡》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恋爱的犀牛》等影片均由中央实验剧场制作。中西学派的开放,推动了中国戏剧的探索。留俄导演蝉哲创作的《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等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世同堂》剧照

我自己的剧是对焦菊隐导演探索的“中国学派”的重构。它探索戏剧的中国化,包括充满激情的手势和形象神韵的东方审美气质。例如,《生死场》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假设,注重写意空间的运用,表现了现代文学女作家萧红笔下的东北农村抗日故事。还有《狂飙》 《赵氏孤儿》 《青蛇》 《四世同堂》 《北京法源寺》等,有古典题材、现实题材、民间传说、小说改编等。我一直在尝试它们。到国家话剧院演出,必须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有中国审美气质,有对中国故事精彩的自信,有国家舞台的气场。

创造必须回归人民

2001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中国国家话剧院。回顾剧院的历史,我感触良多。两剧院都在不断探索中国戏剧的发展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保存下来的剧目有400多部。题材、体裁、风格、形式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共同构成了一座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戏剧长廊。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叙述·追寻·致敬(一)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80周年

《理查三世》剧照

在创作时,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让一部作品好看、被观众接受,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认为人物应该真实地表达,故事也应该真实地表达。《故事里的中国》是国家话剧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创意传媒合作播出的节目。我担任该节目的戏剧导演。这个节目很好地体现和体现了这一点。导演《焦裕禄》 在这一集里,焦书记的事迹让我和主创团队感动不已。他要把盐碱地变成良田。面对压力,他比常人加倍努力,病情一直拖到癌症晚期。在创作时,我们没有灌输英雄或模特的概念,也没有模仿形象。相反,我们用爱去创作,让演员们在精神上与焦书记贴近。

导演《黄文秀》 这一期我去了广西乐业县她去世的现场,也去了她驻扎的村子。那里有喀斯特地貌,从县城到白泥村有很长的一段路。去白坭村的时候,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就步行到村支部。那是一座深山中孤零零的房子。晚上没有路灯。正是黄文秀的到来,修路了,村里富裕了。她从未休息过一天,直到因公殉职。这是最让我感动的。

创作首先是一个理解和感动的过程。如果你不能深入了解一个人,你塑造的人物就不会让人信服。人物不会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要追寻这个人是如何立下远大理想的,是什么影响了他,他心中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又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

致力于打造文化新业态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直是重要的导演艺术中心。无论是建院初期以廖承志、欧阳予倩、吴学、舒强、金山、孙维石等为代表的戏剧前辈,还是张启宏、游本昌、薛殿杰、赵先生等老艺术家尤亮, 李雪健.他们为戏剧的诞生、发展、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戏剧艺术人才得以传承、蓬勃发展,创作出无数舞台作品。

新时代谋求发展,必须让剧场回归创作,让演员回归功夫,振兴中国演艺精神,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10月1日,剧院制作制作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未来还将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电影《直播开国大典》,剧场演员也将参与其中。我希望借此机会证明演出精神,用严谨的表演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演员对中国美学艺术、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并在情感表达能力中充分体现这种意识。这些都需要演员在表演场域中重构、创造新的人物,在写意与写实、自然与表现之间塑造出代表中国气质、体现中国精神的人物。同时,结合后疫情时代的传播和审美特征,中国国家话剧院也在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

《直播开国大典》剧照

“互联网+”赋能文艺创作,艺术传播进入跨领域、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广播与高科技结合等因素正在驱动舞台艺术迭代升级。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创造出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因此,探索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新品种、新节目、新理念、新表演形式推动戏剧艺术创新发展,是我们必须走的路。我认为,在保证艺术品质的基础上,要平衡好线下演出和线上演出的关系。线下演出不能放松,同时要全线进攻线上演出,推动“双演出融合”新模式。核心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剧院,看到演员真实的表演。同时,采用影视与戏剧相结合的方式,在线播出将达到更加完美的呈现效果,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文化需求。

《红色的起点》剧照

去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史诗《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我担任副总导演,带领剧院8个部门的骨干,负责戏剧创作和戏剧视频的呈现。晚会引入新技术支撑文艺表达,采用全球首创的“戏剧表演5G实时电影拍摄”技术,对大型演出实现“实时拍照、即时引导、实时投屏”。规模文艺演出。这一技术也被运用到了剧作《直播开国大典》的表演中。

中国国家话剧院建成了全国首个兼具创作能力和演出场地的一体化“5G智慧剧场”,正在逐步打造沉浸式数字智慧剧场。通过5G直播、VR等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影院的局限性,打造全新的影院观影体验。

未来,科技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改变是不可估量的。如何借助中国独特的气质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方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一种“假龙假虎”的写意精神。这不是真龙真虎上台,而是一种吊诡的关系。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舞台,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影视。他们之间总有一个“度”。这些看似模糊的概念,却充满了中国功夫式的东方艺术精神,那就是控制和分寸。话剧和影视表演之间也有一个度。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这个“度”,并与网络上的线上表演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在探索上迈出一大步。

用户评论


命里缺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纪念,真是一代文艺家的精神瑰宝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篇文章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艺有了更深的理解,致敬那些伟大的文艺工作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80年过去了,这篇讲话依然闪耀着光芒,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读这篇讲话,仿佛能听到延安时期的文艺脉搏,太感人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文艺梦想,感谢80年前的那次座谈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80周年,是对那个时代文艺精神的追寻与传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这篇文章让我对文艺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80年过去了,这篇讲话依然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支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这篇文章让我对延安时期文艺家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80年,一篇讲话,见证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太令人敬佩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岛晴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版80周年,是对历史的一次致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读这篇讲话,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热血。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这篇文章让我对文艺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80年前的那次座谈会,对我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那个时代文艺精神的缅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这篇文章让我对延安时期文艺家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80年,一篇讲话,成为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