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者、教授,郝万山的著作《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早已被当代中医教育界奉为标准。作为一名医生,郝万山行医四十多年,救治过无数患者。作为一名健康科学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论坛工作了30年,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部分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最近,因为《百家讲坛》节目,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

采访途中,记者有些担心,担心他会讲太多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然而,当他与郝万山面对面而坐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安定与平静如涓涓细流从他身上流过。他个子不高,但思路却极其清晰。 “医生能做什么?”这是他40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只是帮助人们在重病之后一定程度上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如果病真的影响五脏,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不重视保健。这实在是一个误会。

在他看来,了解医生能做什么、知道自己能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远比单纯获取健康知识重要得多。

启蒙,包治百病去医学的局限性

人们常说,学医三年,天下无药可医;治病三年,天下无药可治。当郝万山离开大学参加工作后,他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当住院医生的时候,医院每天送多少人到太平间?我看到的是,每天有五六个人被送到太平间。所以,太平间大型医院的大门不得面向居民社区。”郝万山说道。

紧接着,大学同学的经历让年轻的郝万山清楚地认识到了医生角色的局限性。有一个同学大学毕业时感冒了,然后患上了扁桃体炎,然后又发展成了肾小球肾炎。毕业后,这位同学被分配到另一个领域。几年后,疾病进展为肾功能衰竭。虽然在北京为他找到了肾源并进行了肾移植,但一年后,移植的肾再次失败。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肾移植,但半年后,这位同学还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他是一名医生,在一家大医院工作,但最终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你觉得一个医生能做什么?”郝万山特别提到了《郝万山说健康》中的一句话:

“工作中不治病,病就痊愈了;不治病,就乱了;不治病,以前就治病”。病已定了,再用药治疗,岂不是晚了?”

病已形成才去治疗,就像口渴了找水,井还没有打完一样;当你要打仗的时候,你发现你连武器都没有,还得锻造武器。是不是太晚了?

“我上学时读到这句话时,并没有当真。但是,看着年轻的同学一步步走向死亡,让我重新审视这句话的意义,一定要注意预防。” ”

郝万山告诉记者。因此,重在预防逐渐成为郝万山健康促进的基本理念。

思考,灵感源于奇异的长寿村

20世纪80年代初,郝万山来四川讲学。当地医生无意中提到都江堰附近有一个长寿村。地方很偏僻,但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郝万山连忙问道,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不报告、不让大家知道?

医生苦笑道:“调查组去过几次了,但调查结果不能公布。他们都说吸烟不好,都吸自己晒干的烟叶,从青少年到青少年都吸。”百岁以上的人都说喝酒不好,但都是喝自家粮食酿的酒,吃的都是自家养的肥肉、肥猪肉,没有其他的肉类和海鲜。我们应该提倡抽烟、喝酒、吃肥肉吗?

郝万山听后,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心静体动,是他们的长寿之道。他们地处偏远,过着平静自给的生活,不追求金钱、名誉、富贵、声色、享乐。”他们从小务农,一直到老年,才符合身体运动的原则。”

但面对工作和社会的沉重压力,人们如何才能保持冷静呢?郝万山的方法是:宁静能生智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事情,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事情,这样就不会影响你的健康。动能生阳,阳气通达,新陈代谢顺畅,身体就会健康。长寿村的居民虽然可能达不到现代健康标准,但完全符合心静体动的要求。 —— 自己生长,自己养活,不分魏晋。

突破,来自法国婆媳的灵感

然而,“心要静,身要动”,虽然只有六个字,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如果你活动一下身体,你就会知道,做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你的心平静,你就会知道这很难。如今,治疗心身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已成为郝万山的专长之一,每天来看他的人络绎不绝。如何让患者平静下来,郝万山认为,除了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外,还可以从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入手,因为中医认为,当身体状况良好时,人更容易抵抗心理波动。

郝万山老师40年行医心得

身体归身体,但如果有些患者心理有结,那就更难解开了。

大约二十年前,郝万山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上课。一位医生带来了一位足跟痛的病人,无论怎么治疗都无法治愈。得病的经历就更奇怪了。她出国旅行没有任何问题,但当她回到家时,离家还有100米,疼痛开始让她无法行走。

郝万山见病人似乎并不是单纯的身体疾病,便向她询问了她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女人忍不住哭了。原来,她一家三口和婆婆住在一起,她非常害怕见到婆婆,因为婆婆说了很多伤她的话。她害怕回到这个家,但又不得不回去。

“除了给她开药外,我还给她写了两句话,让翻译翻译成法文写在下面。第一句话是‘解铃还需解铃人,而解铃还需解铃人’。”心脏病,你需要医生”。第二句话是‘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郝万山说。

时间快进到2002年,郝万山在法国巴黎讲学。这位女子闻讯后,专程来看望他。她告诉郝万山,她的脚跟痛已经完全消失了,但吃药并不能完全治愈,只能暂时缓解疼痛。

原来,当年,这个女人已经将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无法释怀。婆婆去世了,她收拾婆婆的东西时,脚后跟还疼。三年前,儿子与妻子结婚并住在一起。她只是不喜欢儿媳妇的新思想新行为。有一天,她想对儿媳妇说一件事。话到嘴边,她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婆婆当年说我的吗?这时候她突然明白了,婆婆说她没有恶意,因为现在她说儿媳妇也没有恶意。从此,她的心结终于解开了,脚后跟再也没有痛过。

“我花了七年时间才明白这两句话,”这位女士说。因此,郝万山在治疗心身疾病的过程中,不仅用药物调节体质,还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在他的很多健康讲座中,他经常提醒人们,如果学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能转身,放下很多纠结。

自律,给患者发泄的机会

无可否认,医学进步了,医生的分工更加细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郝万山谈到了他曾经救治过的一位来自日本的患者。这位患者在日本时,曾因心慌、心跳多次到心内科就诊。他说,最近一段时间,他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窒息的症状。然而,经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心脏病专家对病人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病人着急了:“可是我还是心慌怎么办?” “那就不关我的事了。”医生说。

“医生就是要救治病人!”郝万山叹了口气。现代医学越来越细分,专科医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虽然一方面他们看起来比较专业,另一方面大家也只是扫门而已。斯诺在科室之间来回踢着病人,离医生“治病”的职责越来越远。

给患者一个宣泄的机会,是郝万山认为医生在治疗患者时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 “病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想要从周围得到安慰,但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听得太多,不想再听了。如果医生不再愿意倾听,找各种理由殴打病人会,那还能找谁啊?”

然而,医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郝万山的诊所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病人涌入。他们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不少人还带着一堆以前的化验报告和处方单,全部扔到了郝万山的桌子上。郝万山并不着急。他平静地听着病人的话。他拿起病人给他的清单并仔细查看。

“换做是其他人,肯定会不耐烦半天,肯定会说,你想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为什么要看中医,还给我一堆西药单子? ”郝万山旁边的助理叹了口气。正因为如此,他的门诊工作量极其繁重,但郝万山依然从容地一一接待病人。

病人的发泄如所写的那样被接受,医生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对于如何保护自己,郝万山认为,心要静,身要动。宽容别人,不要勉强自己。即使是睡觉,想睡的时候就睡,不用苛求每天睡多长时间。如果不刻意锻炼,能走路就不会坐车。至于饮食方面,郝万山则更加简单。他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但也不排斥吃肉。早餐和午餐比较丰富,晚餐比较简单,每周有一个晚上不吃饭,让胃肠得到适当的休息。

附郝万山的健康感悟:

人们常说:“春盖秋冻,百病皆防”。这实际上是说,春季和早晨,保暖有利于保护和促进阳气的发展。就连衣服也要求穿得得体,早春要盖好。如果这个时期喝凉水、用凉水洗澡,和春天秧苗刚刚出土时突然霜冻有什么区别呢?

有“四种快乐”是我们健康的有力助手,它们是:帮助他人、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满足于自己、在没有快乐时寻找快乐。

真正的医生是我们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真正的灵丹妙药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就看你能否发挥好它的作用。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就必须过着白天睡觉、晚上疯狂玩耍、日夜颠倒的生活。这肯定会对你的自动调节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这显然对你的健康不利。

在自然界中,如果植物违背了自然规律,它就必须在冬天发芽生长,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用户评论


容纳我ii

郝万山老师40年的行医心得,真是宝库啊!读完受益匪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郝老师这40年的医术和经验,真的是太宝贵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看了郝老师的行医心得,感觉自己对医学的理解更深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郝万山老师40年的医路历程,真是让人感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郝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40年的行医心得,郝老师一定有很多故事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兰

郝万山老师40年的医术,真是让人敬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读完郝老师的行医心得,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医生又近了一步。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郝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40年的医路,郝老师一定遇到过很多挑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郝万山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医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忆未来

郝老师的行医心得,太有用了,我要收藏起来。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40年的行医经验,郝老师一定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郝万山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医生这个行业充满了敬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看完郝老师的行医心得,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離

郝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医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40年的医路,郝老师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巷

郝万山老师的行医心得,真是太有价值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看完郝老师的行医心得,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郝老师的行医心得,让我对医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