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现在规模更大,团队约有400人。 20年来的发展并不容易。是是非非,恩怨怨恨满天飞。它是什么样的?
废话不多说,我们从头说起,说说德云社二十五年来的变化。
一、郭德纲学艺之初
说起德云社,肯定少不了郭德纲。
郭德纲,本名郭刚,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大虹桥附近北竹林村大中里。父亲郭友元是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
郭德纲的父亲和母亲有2000多人的家庭,几乎没有人从事民间艺术。他为何选择从事文学艺术工作?这就不得不说起他小时候的事情了。郭德纲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经常被父亲带去上班。他父亲家里有一个虹桥社,经常表演戏曲和曲艺,从天津大鼓、快板、相声、评书到河北梆子等等,各种地方歌曲都有。当他父亲工作的时候,他就会被安排在这里。一头雾水的郭德纲,见啥就看啥,学啥。他睁大了眼睛,但他并没有学到什么像样的东西。童年时期这些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影响了郭德纲的整个晚年生活。郭德纲热爱民间艺术,与这段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确实应了那句话:无论你做什么,都可以向某人学习。
孟母搬了三次家,这是事实。学区房为何这么贵?这可能是有原因的。
郭德纲小时候
郭德纲小时候
郭德纲小时候
据郭德纲父亲介绍,郭德纲从小记忆力就很好。他看电视上的相声就能背下来,几乎就能表演出来。郭德纲热爱表演,毫不怯场。 “他五六岁的时候,别人家办婚礼的时候,请郭德纲唱一首,他毫不害怕,放声高歌。 ”
郭德纲小时候有两个兴趣相似的玩伴。一个叫小武,一个叫小勇。小武的父亲是一位老评书艺术家,曾名噪东北,晚年来到天津。小武的名字叫高建芳,现在是天津著名的评书演员。小武的父亲是著名评书艺术家高向凯,艺名高青海。高青海一见到郭德纲就喜欢上了他,说:“这小子长着一张好脸,让老爷子高兴。”由此,郭德纲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先拜评书艺术家高青海为师,学习评书。
那一年是1979年,郭德纲6岁。
1981年,郭德纲每天都去高老师家学相声,虽然高老师最擅长讲故事。
时隔多年谈起这段学习经历,高老师依然印象深刻:当时郭德纲懂得尊师重道,知道高老师爱读书《天津日报》。他每天早上都会在路上给高老师买一份《天津日报》。以前,郭德纲每天都很早就到高老师家。在高老师和高建芳父子起床之前,他帮高老师收拾屋子,烧水,泡一壶茶,然后等高老师起床授课。
高老师擅长讲故事,但他教小郭的是相声,用的是传统相声《五行诗》。
1984年,郭德纲拜盲人艺术家王天宇为弟子,并向他学习西河鼓;还跟“九爷”常宝峰学相声。他此时说的相声笑话有《杨家将》、《张广泰回家》、《隋唐》等。
有一个小故事,当笑话听吧:郭德纲在常宝峰家里看到了一套六本书。内部信息《传统相声文本》,市场上买不到。如果他发现了宝贝,他就会一件一件地借回家。用手抄一下。对于热爱相声的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今年,郭德纲在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夏季相声晚会上首次登台表演。那年他13岁;他的搭档是高青海老师的儿子小武。
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他仍然记得两人骑着自行车,兴奋地交谈的场景。这场演出结束后,郭德纲加入了天津民间艺术团青年队,并得到了别人的称赞。
2、郭德纲三度进京
1988年,15岁的郭德纲想要闯荡世界。他的目标是首都。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
郭德纲报考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艺术团下属的说唱团,通过考试,在团待了一年。不幸的是,由于他年纪小,功夫差,被送回了天津。
一个题外话: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里有一位藏族小伙子,名叫杨红。他学会了跳舞。多年后,他凭借“民间艺术”,在屈原杂谈的加持下,名声大噪。他的艺名是洛桑,他和博林一起开了一个名为《洛桑学艺》的系列。
郭德纲年轻时
1988年,北京频道推出少儿节目,编号为《七色光》,潘粤明也担任主持。本期节目有两位相声演员作为固定嘉宾:扮演“瘦嘻嘻”的常保亭弟子安宁,以及扮演“胖哈哈”的相声演员赵小林。
赵小林的妻子马桂荣是一位相声作家。夫妻俩利用“胖哈哈”的名号,在北京西城少年宫成立了“胖哈哈儿童幽默艺术团”,专门给孩子们教授相声。一系列爱说相声的孩子进入艺术团。其中有一个孩子叫张伯鑫,出生于民间艺术世家。进剧团后,张伯鑫学习相声,并教弟子们演奏快板;夸他的人是孙悦,一个小胖子。艺术团除了张博辛、孙悦之外,还有徐德良、王跃波、李静……
此时的李静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她和郭德纲还不是师兄。此时的孙悦才十几岁。他是相声艺术家李文华的叔孙。
相声作家马桂荣
我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只好回老家。 1989年,郭德纲跟随时任红桥区文化中心主任的杨志刚学习相声。期间,他学习了《九艺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相声片段。儿子。为了维持生计,郭德纲在天津各个小剧团唱歌,过着“走遍世界”的生活。
1990年,不愿离开相声艺术的郭德纲第二次来到北京。但由于找不到接受他的相声表演团体,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到了北京。回到天津后,老郭自己创办了一个剧院,并打算开一家相声剧院。这一年,他17岁。
1994年,21岁的郭德纲在天津文化中心认识了胡忠惠。两个人谈天说地,相爱了。胡忠惠也喜欢相声。有了共同的话题,自然是越聊越亲近,两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半年后,两人结婚,过上了自己的小生活。
郭德纲不甘心失败,也很不服气。相声没做好后,他开始做小生意,结果却赔了钱,负债累累。每天都有索债的人堵门。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卖掉刚买的婚房还债。
众所周知,离开相声、陷入粮米油盐的拮据、卖房还债后,郭德纲与妻子胡忠惠的关系迅速恶化。到了1995年中旬,怀孕的胡忠惠实际上已经与郭德纲分居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1996年的离婚。
郭德纲年轻时
1995年,内忧外患的郭德纲第三次尝试进京;虽然他已经失败了两次,但他决定再试一次。这次他去北京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求庇护。
他甚至咬牙切齿,心狠手辣,愿意恶心自己:像那些他鄙视的人一样,“穿小西装,装红嘴,表演一场100块钱,或者一个月2000块钱”。 ”。当生活变得难以为继时,你的尊严还能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谈的?生存就是最好的鼓励。
他想通了: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活下去。
郭德纲自称是白全福的弟子、杨志刚的弟子。他太需要一个靠山了。他实在不满意:相声、评书、京剧、梆子、评剧都不错。这些孙子捆绑在一起,都不如我。他们可以受欢迎,为什么我不能呢?我不能只在天津赚点钱,然后和老婆孩子过一辈子。有一天我老了,我会用一张大嘴打自己一巴掌:“就算我头流血,腿断了,我这辈子也不会受委屈了。”
这一次,他从最底层做起,唱歌、打零工、为各个剧团打零工。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有机会就会编相声笑话。
很多年后,老郭说起这段经历,依然感叹;但他非常感激这次经历。正是这段惨痛的经历,造就了老郭不屈不挠的性格。在成名成名之前,老郭演绎了一段血泪的人生故事,其中蕴含着辛酸:
1.我向朋友借了4000元。进京后,我只能住八平米的平房;
2、丰台一个评剧团拖欠工资,每天要做面打糊。
3、发高烧没钱,把BB机卖了,换了消炎药和馒头;
4. 演出结束后,我错过了末班车,连夜步行回家。走到一半,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叫了一辆出租车,试图用手表换取同情,但他们不理我。
……
老郭看着天上的星星,流下了眼泪。
3、北京相声大会
直到郭德纲第三次来到北京后,才终于站稳脚跟,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也成立了。然而,一切都是曲折的,过程艰难,令人唏嘘不已。
当时参与的有三人:郭德纲、老演员张文顺、青年演员李静。
起初,每周有六场演出。后来听相声的人不多,入不敷出,就成了周末两场演出。郭德纲以后经常说,台下只有一个观众,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这一年,李静才17岁。因此,李静是否是德云社三长老一直存在争议;但确凿的事实是,李静陪伴郭德纲度过了最困难的十年,从1995年到2005年。到了2005年底,德云社已经扭亏为盈,情况也好了不少。
此时的李静还没有跟老师学相声;李靖擅长快板。 2006年,李静成为胜杰的弟子,她与郭德纲结为兄弟。
其实,创办北京相声大会并不是郭德纲的主意,而是张文顺首先提出的。
北京相声大会自1995年成立,到2004年下半年才略有起色。十年来,北京相声大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惨淡的境地。这十年,大家都在摸索前行,看不到任何光明;如果没有张文顺的坚持,很可能就没有德云社的今天。当时张文顺家境富裕,北京相声大会基本都是他资助的。他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喜欢相声,欣赏郭德纲。
就这样!
郭德纲先是和胖男孩王粤博搭档,后来又和范振宇、张文顺、田立和等明星搭档。在此期间,他发现并表演了一些不再常见的传统相声笑话,并参加了许多小型演出。主要演出地点为精卫茶馆、广德楼等地。
我在一个小剧团里唱歌。我同意每月支付一千元。到了结账的时候,对方却拒绝给我付款。晚上演出结束后,没有公共交通,我就用仅有的2块钱买了馒头,边吃边走回大兴郊区的出租屋;老郭在路上哭了。老郭说,那是他在北京唯一一次哭。
黑小胖子郭德纲和王粤博分手了
关于他第三次进京,还有一种说法是老郭与盟友杨志刚关系不好,被迫离开天津。离开杨志刚师傅后,老郭去了天津的另一家具乐部。第一天他们想要他,但第二天他们告诉他不要来。从此,老郭在天津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还有流言:老郭早年买了录音机,经常到处“偷师”。于是,他练就了无数经典老段子,并将其精华融于一锅,引起了天津主流相声圈的不满。
多年后,谈起第三次来北京,老郭仍然很担心:“我三次来北京,求你们收留我,都是你们把我逼出来的,只要有一个有文化的人,就可以了。”人,就让他来住吧。”我屈服于我手下的棋子。我愿意为你当狗,但你不想让我咬你,所以你只好把我赶出去。结果我就变成了龙。”
老郭的言论后来被编成“野狗”论,说老郭来北京是来咬人的。
虽然是第三次来北京,尽管有演出,但老郭仍然无家可归,在北京流浪了一年多,无所事事,受尽了世间的艰辛。
他没有靠山,也不是一个有名气、正直的人。谁愿意欣赏一朵在野外顽强生长的狗尾花?
1996年,相声已经陷入低迷,可以说已经没落了。赵小林、马桂荣经营的文工团也难以为继。孩子们有学习的地方,但没有说话的地方,缺少舞台。马桂荣也着急了。她四处寻找、打听,终于联系上了位于琉璃厂的“北京茶馆”。这是民俗爱好者冯建华修建的,马桂荣送孩子们到茶馆讲相声。
1996年的一天,郭德纲去南城闲逛,路过一家小茶馆。几个十五、十六岁的孩子在谈论传统相声,立刻就吸引了郭先生。站着听了一会儿,声音划破了郭德纲的心。他进了茶馆,听了听,然后加入了他们,玩了一会儿《金龟铁甲》;当他上台讲话后,孩子们都惊呆了。其中,有一个大眼睛的孩子,对老郭非常崇拜。这个孩子就是李靖。当时孙悦也在场。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他只表示,面对一群“争强好胜”的孩子,老郭不服气,于是上台表演了几招。没想到,铃声结束后,冯老板过来说道:“郭老师,请留下来。”
老郭留下来一起说相声。谁也没有想到,观众竟然会喜欢他们所讲的传统相声。
郭德纲来得比较晚,经常上台表演相声。小茶馆的票房一天比一天好,开始爆满。人们从里到外坐着,门外甚至还有观众透过窗户听相声。
看到观众爆满,郭德纲信心十足:“原来相声并没有消亡,并不是像人们说的传统相声不能说了,没人听,与大众脱节了。”这些话是谁说的?这是观众说的吗?不是有的喜剧演员自己说的!
郭德纲想通了:相声应该在剧场里演。
冯建华的一句“请留下来”,对于郭德纲,对于整个中国相声界来说,意义重大。
《德云社》故事开始的地方,京味茶馆
正是这句话,给了三进北京、三飘零的郭德纲一个说相声的地方。老郭把充满江湖味道的天津相声带进了京味茶馆。正是在京式茶馆里,老郭说了一句张博辛多年后仍记得很清楚的话:“我只是一条来北京争饭吃的疯狗。”
1996年,郭德纲与范振宇合作;但光靠相声养不活人,于是老郭在《美食故事》担任主持人兼导演。他想赚钱支持相声。
1996年起,相声演员邢文钊、徐德良陆续加入演出队伍;老郭的摊子还得再大一点。
1996年2月8日,郭德纲第一任妻子胡忠惠生下儿子郭麒麟。不久后,两人离婚,胡忠惠远赴日本。儿子郭麒麟是由郭德纲的父母抚养长大的。
老郭虽然有基地,但他也在其他地方演出。
1997年,郭德纲去河北保定演出,结识了王辉。王辉曾是天津一家剧院唱扁鼓的演员。他比郭德纲小三岁,是一名京韵鼓手。他的父亲是商人,家境殷实,比郭德纲好多了。
虽然王慧现在很少出现在舞台上,但年轻时的她是一位美女,也是一位非常优秀、著名的北京云大鼓表演者。王辉成名很早,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当郭德纲遇见王辉时,虽然他已经做了几年相声,但与王辉相比,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一团糟。王辉的知名度比老郭高得多;他和王辉之间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郭德纲对王辉印象深刻;后来,当两人在表演中接触多了,郭德纲就喜欢上了王辉,并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呵呵!
王辉年轻时唱京派大鼓
1998年,老郭的团队扩大到十几人,表演场地也从茶馆扩大到茶馆、剧场。
今年,老郭和冯老板发生了矛盾,离开了京式茶馆,自觉地叫同事们去聊戏剧相声。他把天津民间艺术界的范振宇、金文胜等人召集到中和剧场,在那里开设了新场馆;中和戏楼是一座乾隆时期的旧戏楼,早已年久失修。老郭收拾干净,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战场。夸奖老郭的人是王跃波。
在中和剧院演出时,有一个十七岁的男孩,每次演出都必须来。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何伟。除了何伟之外,还有一位斜肩老老师,他就是“德云社”的灵魂人物:张文顺。张先生第一次在台上看到老郭时,就对其他人说:“这家伙是个角落里的家伙。”
用户评论
珠穆郎马疯@
德云社的恩怨史,竟然已经写到了1/4世纪,这背后的故事肯定很精彩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德云社的历史真是不简单,每次看他们的表演都让人热血沸腾。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1/4世纪的恩怨,听着都让人好奇,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德云社的经典故事,每次读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传承和坚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德云社的恩怨,让我想起了那些年的江湖岁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看了标题,真是想一探究竟,德云社的故事太吸引人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德云社1/4世纪的恩怨,是喜是悲,我都想看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德云社的恩怨史,对于我们这些粉丝来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德云社的故事,不仅仅是相声,更是文化的传承。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德云社的恩怨,其实也是一种成长,希望他们都能越来越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标题看起来就很有故事,德云社的恩怨,是不是还有未解之谜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德云社的1/4世纪恩怨,会不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德云社的恩怨史,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德云社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那些陪伴我长大的经典相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德云社的恩怨,是不是也有一份属于我们的青春回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标题真是够吸引人的,德云社的恩怨,期待能读到更多细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留遗憾
德云社的故事,不仅仅是恩怨,更是他们一路走来的坚持和努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尖的阳光丶
德云社的1/4世纪恩怨,期待看到更多的真相和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德云社的恩怨史,希望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