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高历史的分辨率时,那些宏伟的事件就变成了生动的小图画。
那些吃喝玩乐的艺术场景,记录着历史最有趣的一面。
没有乐趣,就没有艺术!
这里是小宇的《吃喝玩乐艺术史》。
在我们崇尚民主平等的社会里,“贵族”这个词似乎很少被提及。
然而,我们却常常能窥见过去西方贵族的生活。他们的财富、奢华、风流、精神面貌,甚至明里暗里的挣扎,都成为艺术品最喜欢记录的场景。
今天的《吃喝玩乐艺术史》针对的是19世纪的英国名媛们,看看她们的“贵族”身份下到底隐藏着多少暗流。
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你想喝什么饮料”,大多数答案都会是“永远的茶!”英国有句谚语:“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一切都停止了,去喝下午茶。”可见。下午茶在英国很受欢迎。
而当英国的茶歇传到茶文化丰富的中国时,竟让中国女作家爱不释手。一向尖刻孤傲的张爱玲曾毫无保留地说,“一天不喝下午茶,全身都会不舒服。”
玛丽·卡萨特《下午茶》, 1880
自从17世纪中国茶进入英国意识以来,以饮茶带动的“中国风”(Chinoiserie)便风靡全国。到18 世纪中叶,茶已取代啤酒和杜松子酒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饮料。 1840年,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正式开创了英式下午茶。
午饭后,女士们没什么事可做,所以她们以某种名义把大家聚在一起。这种英国茶歇从一开始就带有“贵族”的基因。女士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思考如何去做。想要在这场“茶歇之战”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他们是如何明争暗斗的?
布拉干萨的凯瑟琳,查理二世的妻子
战斗模式一:跟上这股“喝茶”潮流!查理二世的妻子布拉干萨的凯瑟琳是一位葡萄牙公主,她在17 世纪将喝茶的爱好带到了英国宫廷。她喝的微苦茶不是药饮,而是宫廷饮品。要知道,原本在皇宫里,女士们都习惯喝麦酒、啤酒、葡萄酒。在凯瑟琳的引导下,女士们放弃了以往的饮酒方式,紧随这波外国“喝茶方式”。因此,这种神秘的东方情调很快就在贵族中流行起来。
茶歇作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而存在。它在当时的贵族社交圈中流行起来,绅士淑女趋之若鹜。参加者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下午茶,还可以穿着自己的各种服装来比美,足以满足当时女性的各种虚荣心。它成为当时贵族逃避平庸、展示品味的一种仪式,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跟风”的弊端。
还没喝茶吗?那你就没有贵族的觉悟。
爱德华·赫伯特男爵,饮茶规则的执行者
战斗模式2:泡茶指南掌握!早在1672年,爱德华·赫伯特男爵就派人到英国什罗普郡泡茶。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明确的泡茶步骤,或许贵族式的泡茶规则就此诞生:
煮沸一夸脱泉水,然后加入一勺茶,然后加入糖直至在嘴里融化。一旦放入茶和糖,就必须保留尽可能多的蒸汽,并让它在火中保持半小时或一刻钟,但不要沸腾。精致的茶杯在放入液体之前还必须加热。
而对于贵妇来说,自然需要准确熟悉整个泡茶方法,就像精通法国菜的复杂礼仪一样,在做作中体现出自己的教养。
泡茶就没有仪式感吗?那你就太庸俗了.
战斗模式三:疯狂茶歇打卡说起“英式茶歇”,我们似乎总以为“下午茶”就是它的代名词,但名媛们对喝茶的疯狂绝不仅限于只是一顿下午茶。
到了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空前繁荣,形成了“早茶”、“11点茶”、“下午茶”、“下午茶”、“睡前茶”等饮茶习惯;在社交活动中,还有各种“茶会”、“花园茶会”、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等,女士们急忙参加这些各种茶歇,就像是跑去宣布消息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有闲。
把休闲活动变成耗时费力的活动,这就是女士们所做的事!
战斗模式4:先加奶还是先加糖的战斗。为了适当平衡茶的苦味,17世纪末18世纪初就出现了喝茶加糖的习俗。但很快女士们就觉得加糖会影响健康,而且保持身材也是大事,于是加牛奶的习俗就诞生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先加牛奶还是先加茶呢?女士们很快分成了两派:支持把牛奶倒进茶里的被称为MIA(milk in after),支持把茶倒进牛奶里的被称为MIF(milk infirst)。这里的两个群体因为一个简单的“泡茶动作”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50年,争论也从女士们的“出圈”这一点蔓延到了整个民间。更有趣的是,这场“姿势之争”也从口头上升为学术论文:1840年代,英国著名杂志《家庭经济学人》发表了他冲泡红茶的经验,他总结道:“先加红茶,后加红茶。”牛奶”;而一个世纪后,《一杯美味的红茶》这篇文章主张先放红茶,再放牛奶”。
女士圈中掀起的先加牛奶还是先加糖的争议,甚至影响到了目前的情况。 —— 在统计学领域,有一本特别经典的书,叫做《女士品茶》。这个名字来源于英国下午茶点单的争议。报道称,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正在与妻子喝下午茶。结果,其中一个人突然提出在牛奶中加入茶,将牛奶加入茶中,两种方法准备的下午茶味道不同。
没有什么比花光每一分钱的正式意识更符合贵族行为的了。
战斗模式五:茶具与茶袍的精致比拼女士对喝茶的关心也延伸到了器具上。
首先,使用中式茶具是贵族的标配。英国陶瓷茶具的设计从中国陶瓷中汲取了最多的灵感。无论是从18世纪流行的洛可可风格茶具,还是19世纪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茶具,我们都能找到“中国风”的装饰元素。就连盛茶的容器也必须是制作精美的茶盒。如果你不能在茶歇时展示精美的茶具和茶盒,其他女士就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认为你的工作地位低下。
其次,毫不夸张地说,茶歇时,女士们还穿着特殊的服装“茶袍”。它的设计类似于睡衣。它由柔软的丝绸面料制成,并饰有刺绣,以匹配茶会的每个细节。营造出一种东方意境和轻松的氛围。女士们为了在茶装上出彩,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把钱花在衣服上!
如果不注意装备,就破坏了茶歇的规则和意义!
战斗模式6:成为社交达人!醉汉的目的不是喝酒。这种起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茶歇习惯,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并在贵族的推动下演变成一种社会文化:它不仅仅是喝茶、聊天、吃点甜点,也是女士们比拼风采的战场!
礼仪茶歇可以体现参加者的高雅品味,从而体现其社会地位。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期,茶会上优雅的表演是一个文明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因此,上流社会的女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必须学习茶艺。毕竟,一次成功的茶歇展示了女主人的优雅、才华和社会水平,甚至可能对丈夫的事业有所帮助。顺便说一句,茶室可能也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做出了贡献。
去喝咖啡休息只是喝茶和吃甜点吗?那么如何体现女士们的文明程度呢.
从茶、地位、泡茶、环境、着装、礼仪等各个方面,我们看到了贵妇们的一次茶歇需要多少大大小小的规矩,多少大小的争吵。如果一不小心表现不佳,就有可能成为其他贵妇的笑柄,甚至让自己的高贵身份蒙羞。
说到吃喝,女士们都争先恐后,但在其他休闲娱乐领域呢?
刚才讲了茶歇的社交性质,场上名媛之间的争斗,依然围绕着刚才社交活动中风采的展现。
是的,这是一场英国名媛之间的“才女之争”。
托马斯·罗兰森《解散蓝丝袜俱乐部》, 1851
这部漫画展现了“女人像猫狗一样跳来跳去”的场景。从他们的穿着来看,他们的衣着华丽,尽显贵族身份,但是什么让他们表现得如此咄咄逼人,甚至不顾名媛礼仪呢?
18世纪中叶,在伦敦普通的俱乐部或社交聚会中,人们聚集在一起,要么吃喝玩乐,要么毫无营养地聊天。此时,一群见多识广、热爱读书的英国女士们已经厌倦了。他们开始反对上流社会鼓励饮酒、赌博和八卦的放荡享乐主义,并认为自己是优雅和知识性谈话艺术的高贵支持者。
《伦敦文学小史》中有这样一条记录:
一位马马虎虎的植物学家穿着蓝色羊毛袜出现在女士们的社交晚会上。这些蓝色长筒袜是工人穿的紧身衣,沙龙活动时应穿白色丝绸服装。但这个着装错误却把女主人逗乐了,后来他们就采用了“蓝丝袜”这个名字,以表达他们超脱世俗浮华,专注于内在精神。
于是,这群女士组成了一个新团体:Bluestocking。她们要争取的是“名媛第一”!
蓝袜队中最著名的九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被视为缪斯女神。
在这场英国名门淑媛之间的“才女之战”中,谁能脱颖而出?其中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
最有才华的女性:伊丽莎白·蒙塔古·约翰·拉斐尔·史密斯《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
蒙塔古夫人是18世纪“蓝袜协会”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蓝袜女王”。
值得注意的是,蒙塔古是英国最富有的女性。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贵族。在18世纪的社会里,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机智的反应成为令人敬畏的名人。有人形容她“光彩如钻石,判断力严谨可靠,言语锋利”。
最受青睐的才女:伊丽莎白·维西(Elizabeth Vesey)
出生于爱尔兰的诗人兼学者伊丽莎白·维西是蒙塔古夫人的密友,她在她伦敦的家中举办了一场更为非正式的沙龙。她以苗条的身材、轻浮的个性和不可否认的魅力而闻名。她的绰号是“Sylph”,指的是神话中的空气精灵。
1781年,蒙塔古给维西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最聪明、最优秀和最著名的男人中间,也和一些最优秀、最有成就和最有学识的男人和女人一起生活。 ”
蓝袜俱乐部的活动中,不仅有女士参加,也有男士参加。
后来,随着“蓝袜运动”在文化圈名气的上升,英国主流学者对其嗤之以鼻。但他们对宾客云集、繁荣昌盛的盛况却无可奈何,便用“蓝袜子”的名号来嘲讽。调侃其“非传统、非主流”本质。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当时的印象派画家。这场运动中的贵妇才女也受到了批评。后来“蓝丝袜”逐渐成为女性学者、名人的代名词,同时也带有颇为贬义的含义。所以开头的漫画也是男人开的玩笑。
所以,按照这个说法,这样的“名媛之间的才女之争”岂不是费力不讨好?是不是和之前的茶歇之争一样,对女人来说完全是无聊的事情?
但小宇却不这么认为。 “蓝袜子协会”在英国和欧洲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是当时上层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基础。它是19世纪欧洲女权运动的萌芽,也是当时父权社会的“祸害”。因此,“蓝袜俱乐部”也是冲破束缚的精神象征。
“茶歇大战”是要努力成为男人眼中的贵妇,而“才女大战”则是要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用户评论
杰克
哇,张晓宇老师的这篇文章真是引人深思!我一直觉得,无论是斗争还是负担,女性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女士们的斗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救赎。但负担确实存在,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这篇文章的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女性在艺术史中的角色真的是复杂多变,期待看到张晓宇老师的深入分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秘密
女士们的斗争和负担,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我更希望看到女性在艺术史中的独立和自由。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灼痛
每次看到女性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被提及,都会觉得有点沉重。这篇文章或许能解开一些疑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女士们的斗争,有时候真的让人心疼。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们对女性的付出有更多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艺术史上的女性,她们既是斗争的牺牲品,也是艺术的传承者。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这篇文章让我对女性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她们的故事如此丰富和感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女士们的负担,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张晓宇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希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艺术史上的女性形象,总是被标签化。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我们打破这些束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女士们的斗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觉醒。这篇文章让我对女性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巷
张晓宇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女性在艺术史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女性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有时候是被忽视的。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关注她们的故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女士们的斗争,有时候是无声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她们坚韧的一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艺术史上的女性,她们的故事值得被记录和传承。这篇文章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女士们的负担,也许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这篇文章让我对女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张晓宇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对女性在艺术史上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非常值得一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女士们的斗争和负担,都是她们为了追求艺术自由所付出的代价。这篇文章让我深感敬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