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命

(1) 命曰性,性曰道,修道曰教。

翻译:神赐给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本性。一个人按照自然法则和良心(自然)去思考和做的事情,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诲,改正缺点脾气,调整自己的过分或不足,回归本性的中道,这就是修炼。

(二)道一刻也不能分离;道可以分离,但它不是道。所以,君子应当对看不见的东西保持警惕,对看不见的东西感到恐惧。不显隐秘,不显含蓄,所以君子要慎独。

译文:“道”一刻也不能离开。如果能分开,那就是体外的东西,而不是“道”。所以,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应该保持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他应该恭敬。没有什么比在黑暗的地方更能揭示是非的了。没有什么比微妙的事情更能揭示对错了。因此,修道之人在独处时也应保持警惕、谨慎,克服自己容易出轨的思想和行为。

(三)喜、怒、哀、乐未表露者,谓之间;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是和谐的,这就叫和谐。居中者,为天下之根本;居中者,为天下之根本;和合者,则天下之道。做到中立,天就有其地位,万物就会得到滋养。

翻译: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但当喜、怒、哀、乐等情绪尚未被激活时,心是沉默的、不动的,所以不存在(过度)的缺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中)。当七情六欲因应外在环境而表现出来时,既能达到,又不过多或过少,不无道理,都能处于恰到好处的平衡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和谐)。中,是生命、天地、人的大本源;和谐是世间万物共同行进的道路。有教养的君子若能达到中和与道合两种境界,则天地便各就其位,万物顺利生长。

第二章:自诚明

(四)真诚而清明,谓之自然;明晰而真诚,谓之教。至诚者明,明者诚。

翻译:当自己的真主被激活,内外清净时,他就是一个自性光明的人;他从不明白到明白了生命的真谛,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内心和本质。这是接受教育的结果。至诚如神之人,亦能使天下人明道,修自性之道;能明白道理的人,才能精诚修道。

(五)诚,指真诚;道就是自以为是。真诚,是事物的开始和结束;不诚实不算什么。所以说,真诚对于君子来说是最宝贵的。真诚不只是成为自己,所以它成为某种东西。完善自己就是仁;完善自己就是仁;完善自己就是仁。完善事物是智慧;自然之德是内在法则和外在法则的结合,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措施。

译文:人见性而行其意,即是其性,不待外力。心中有道,自然会顺其性,走其应走的路。世间万物的诞生、成就,都包含在诚二字之中。没有真诚,什么都无法实现。所以,一个有教养的君子最宝贵的就是精神生活的洁白和光明,不敢自欺欺人,不敢不敬。心诚其命,既能成就自己,又能成就万事。命运自己承担,是最大的慈悲;创造一切众生的智慧命运,是最大的智慧;大自然赋予了种种德性,完成命运的人可以成就内在的德性和外在的功德,也可以使一切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和良好的结果。所以所有的人、事、物都恰到好处,排列整齐。

(六)诚者,天之道也;诚是人之道。至诚者,不强求而达到目的,不思而行,从容走中道,是圣人;真诚的人,选择善良,却又固执己见。

译文:天道至诚无二,无分别执,能和万物;若能慈悲无差别地对待一切众生,则人生如天道,能包容一切。真诚地坚持道路,永不放弃,这是用人性的实践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力量来自自然的人,不会觉得做事情需要强迫自己,或者费力气,而是自然而然地契合。守中心而不失目,行行从容从容,自然与道相合,是圣人之行;智者知之而后存诚,激活本性的智、仁、勇三德。以智慧选择中道,以仁德坚守真理,以仁德坚守真理。勇于走正确的道路。

(7) 天下唯有诚,方能成其性;能成其性,则能成人性;能成其性,则能成人性;能成其性,则能成人性。能成全人的本性,就能成全事物的本性;能成全人的本性,就能成全事物的本性。若能成全事物的本质,就能赞颂天地的化育。若能赞叹天地的变化发展,就能与天地合一。

翻译:只有世上最真诚的人(超凡圣人),才能以真理为根本,以心为皈依,以愿为成就,一心完成天命,发挥自性;发挥自性(心明、见性的人)自然就能觉醒每个人,并以良知、道德、孝、忠、恕为生。当人心充满纯真,顺从天道时,人与物的关系就会和谐,万物就会和谐。可以顺利生成;人与物可以共同成长,互不伤害,有助于完成受自然滋养的功德;能助天地创造万物的人,就是与天地并为三的圣人。

(8) 接下来是歌曲。乐中有诚:诚在形中,形在有中,有在清中,清在动中,动在变中,变在化中;世界上只有最真诚的心才能改变。

译文:圣人不如圣人,能用一念止多念的方法,收起外心,达到归零宁静,真诚自然就会显现。当真诚自然出现时,你就会知道停顿和决策,你就会有一个中心的主人;你的心会有一个主人,你的思想、言语、行为就会出来并被称为中心,你的行为就会符合规则和规律;遵守天理,考验面前不会有疑虑,这就叫明晰。明白了时命,道就能畅行无阻,这叫运动;一切有为、无为,都可以使万物发生变化,变得更好,这就是变化;道的微妙影响,使万物通过变化而成熟,这叫变化。所以,世间一切都是(圣灵(圣灵)所转化、完成的。

(九)至诚之道,可预先知。国家要富强,必有福气;国家要富强,必有福气;国家将亡,必有妖怪。其形如乌龟,四肢转动,预示着祸福将至。如果它是好的,你必须预测它;如果它是好的,你必须预测它;如果它是好的,你必须预测它。如果不好,你必须预测它。因此,它诚如上帝。

翻译:一个人在生命的原理和现象上统一,就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一个先知。以深谋远虑的智慧,见天下瑞兆,则可推论国家命运昌盛;当国家的力量几乎耗尽时,不祥之兆就会出现。人们还可以用身心来感受吉气或邪气;天地间人的吉凶是一个整体的感应场。气向善或向恶的方向发展,诚实的人能先知道。因此,最真诚的圣人甚至能够知道上帝的想法。

第三章:鬼神之德

(10)子曰:【鬼神之德何其大! ] 视而不见,闻而不闻,身物不能落下。让天下人民斋戒,穿好衣服,接受祭祀;他们就好像在他们的上方、左边和右边。诗云:【神的意念无法测量和思考,却可以用射来思考。 】 微妙之处显露,真诚无法掩饰,这就是你在做的事! ]

译文:孔子曰:善恶、祸福、善恶之理,皆为鬼神所主宰。他们非常强大!鬼神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能看见一切形状、颜色;鬼神的灵耳听不到声音,但能感觉到最微弱的声音。鬼神能感知万物吉凶,不会遗漏任何事物。让世人穿上隆重的礼服,斋戒洁净,真诚敬拜,真心接受神,使人感受到神无处不在,上、下、左、右。《诗经.大雅.抑篇》 经上说:神来不来,不是人心所能猜测的,更不是可以嘲笑、蔑视的。从微妙到明显,人与神之间的互动会产生吉凶。无论是真诚还是不诚实,都无法隐藏。因此,人们必须小心保持真诚。

(11)天地之道:宽、厚、高、明、长、长。宽而厚,故能载物;它聪明,所以它涵盖事物;它聪明,所以它涵盖事物。它是长久的,所以它成为事物。

译文:天地之理,博深高明,深远长久。天道辉煌,养育万物;地道博大精深,滋养万物;既睿智又深奥,自然恒久,久则能成万物。

(12)故诚无利害。不息则长,长则征服,征服则深远,深远则胸怀宽广,若征服则深远。心胸宽广,就会有智慧。菩萨与地相配,光明与天相配,永恒无边。这种东西,显而不显,变化而不动,无为而生。

译文:故天地鬼神之道之力不曾间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自然之光内照,心神平静。只有这样,真诚才能长久,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取得成功,才有经验。德、行、功,可以为人所信服,可以广为传播,就像大地可以承载一样,所以可以成就大事。宽能容万物,宽能承载万物,德高故能成大事。天地之契,恒久不变,故能成就无穷之事。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圣人之道不需要刻意表现出来,而是自然地表现在万物之中。不需要自己去做任何事情,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化为神性。不需要做什么,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13)天地之道,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其性不可测,其生灵不可测”。 】 如今,诸天万界,万物繁多,无穷无尽。日月星辰皆相连,万物皆覆。今天的土地有一张照片那么大;它浩瀚厚重,能承载山峦而不重,能震江海而不漏,能容万物于其内。如今的浮山,奇石如卷,极其广阔。其上草木生长,动物栖息,宝藏丰富。如今有一勺水,就有龟鳖龙鱼鳖、货物财富等意想不到的东西。

译文: 天地之道唯有诚,故其造化永不停息。天地之诚,表现在心存一处,天地之生常安逸。造物主没有二心,也不会失去一件事。所以,修炼、创造万物的力量,其奥秘是无法估量的。太极拳是天生的,自生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阴阳的综合体。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空只是微小光芒的堆积,但浩瀚的天空却有着无穷无尽的作用。日月星辰悬于其上,大地万物都笼罩在其之中;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地,不过是一捧土的堆积,但大地的博大和深邃,可以承载华山、月山而不感到沉重;它能纳大江大海而不漏,甚至万物都被它承载和孕育。我们今天看到的山只是拳头大的石头堆积而成的。然而山高大,草木繁茂,鸟兽栖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宝藏;我们今天看到的水只是一桶桶水的堆积,但是当水变成深不可测的海洋时,龟龙鱼鳖都在里面生长,更多的资源和财富就在这里产生。

(14)诗云:【维护天命,在穆无尽心。 】 盖曰:天之所以是天。 【文王德德清净,不言而喻。 】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者,在于其清净。故曰:不能有德,就不能成正道。故君子尊德而学道;追求博大精微,极智,学新。为人诚实、诚恳,以尊重礼仪。

翻译:《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篇》 说道:神的力量是如此浩瀚、深奥、永无休止。这大概就是天堂之所以是天堂的原因吧。文王的清德威严,明亮如天。这大概就是文王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真没有尽头。所以说:不修到圆满的德,就不能成就无上的德。因此,修行者首先要尊道、尊德、尽性,修养内德,同时还要广泛丰富自己的知识。修行者应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和见识,同时深入人性和心灵的微妙之处,探索道的奥秘;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道理,才能拓展精彩的人生。修行为人,调和天地阴阳,建立正命中道,就能成就救世救人、不断完善自我的功德。通过检视和反思过去和现在始终不可分离的佛性(自性),你可以认识到你的命运是永远新的。修行者若能达到自己的仁心,达到修物的智慧,那么他的生命就厚重而深刻;修行者如果遵守戒律,恭敬诚恳,就能表现出礼仪的高贵。

第四章:君子时中

(15)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逆中;君子中庸,小人逆中。 】 孔子曰:【中庸之道,极致!人们可以长时间保持食物新鲜。 ]

翻译:孔子说:有上进之人,以天理为准则,以天命自然为支点。他们能够了解万物,改造世界,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能力差的人不明白命运,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无法敞开自己。生活中,你忽视自我而追求事物,有妄想和妄行,无法成为真实自我的主人。这是违背你本性的中道。有德的君子之所以能做到中庸,是因为他们坚守不变的常道,能够肩负自己的命运,明白自己的使命,开拓自己的人生,能够随时击中正道;小人无德之所以不能成就中庸,常常违背中庸的本性,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庸的价值,不能成贤成圣。相反,他们没有任何禁忌,行动大胆。孔子说:中庸之道成为最高的美德,这意味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忘记了中庸。

(16)孔子曰:“奇行隐而奇,后人将述之,而我不能为之。”君子循道而行,半途而废。我做不到。君子以中庸之道,隐于世间,不见不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

译文:孔子曰:探秘,行奇事,不守正道,而自满,皆是隐奇之行。后世也许有人会写他,为他写传记,但我不会这么做。有德的人会遵循中庸之道,但如果半途而废,没有信心、没有诚意、没有毅力,坚持下去,我就不做。有德行的人遵循中庸之道。尽管世人不知,他依然默默守护着天道与命运,传承着中庸之道。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17)孔子曰:“归仁而择中;得善者,铭记不失。” 】 孔子曰:【众人曰:【于志】,驾受陷阱、陷阱、陷阱,却不知如何躲避。人人都说:【于志】,择中庸,而不能久守。 ” 孔子说:“舜真是聪明啊!舜好问,善于观察,隐恶扬善。他两手抓,为人民所用。这就是舜! ]

译文: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的人。他选择了中庸,得到了生命之道和命运的隐秘指引,所以他紧紧地记在心里,不敢失去任何东西。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陷入陷阱而不知如何逃脱;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这是指人的命运和本性不能主宰。他被情绪、意识和欲望拖走,就像掉进陷阱和笼子的洞里一样。他不知道如何逃脱,这是无知到了极点。他知道自己的本性和命运的尊严,却不能保持它,这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孔子曰:舜能顺其自然,故能成人性、物性;虞舜掌握了两个中间,就可以达到中庸的智慧;虞舜不认为自己有智慧,所以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此,无我无我。人本无物,既成人道,又成就天道。他真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啊!大顺通过咨询别人获得了人情的真实需要;大顺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智慧,只是顺着本性去观察万物,从而能够得到万物的真实情况。由于他是无私的,所以他可以接受一切事物并获得物质感情;因为他有好奇心,所以他能够接近一切众生并获得人类的青睐。大顺心性安静,能察觉表面的言语,又能领悟深奥的东西,就像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问几句就能了解病人的微妙病情。察觉到钱明的话,正是大顺的勤奋和关怀之心。他行仁,不陷入主观好恶的自私偏见,所以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给犯错误的人一个悔改的机会。他掌握了大道的本质和两端,能够和解并建立在至善之上;修无上德,爱世间,能守本性中道。这就是舜之所以是舜的原因!

(18)孔子说:“天下各国可以平等,可以放弃爵位,可以赤身裸体而行,但不能有节制。” ]

翻译:孔子说:有勇者,可以平分天下和国家的力量;勇敢的人可以拒绝高官和丰厚的俸禄。勇敢的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无法达到中庸之道。路。

(19)子路问[强]。 ” 孔子曰:“南方之力?北方的力量?压抑又坚强?宽以待人,宽以待人,不报复不守规矩的人。南方强,君子住在那里。金戈,百死不厌,北地最强;强者居住在那里。故君子和谐而不不满,则强而正也!中性而不偏向,坚强而正确!国道不改被挡的方式,但强了就可以纠正!国家没有原则,至死不渝。你怎么可以这么强? ]

译: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力量在哪里?北方的实力又如何呢?或者你认为你更强?以仁慈、仁慈、宽容的态度育人,以原则、原则待人接物;善用智慧改善民生,用理性解决问题,决不报复那些狂妄无理的人。这是南方的力量,也是君子的美德。强的;睡在刀枪甲胄上,随时与人搏斗,死不悔、死不惧,这就是土匪的勇猛;光是血气刚强,精神勇猛,缺乏智、仁、勇三德,就会造成副作用后遗症损害,这就是北方之强。因此,正直的人以中立的态度对待他人,不执着他人,不放纵,不盲从,随和而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潮流所改变。他有着富贵不放荡、贫穷不放荡、权力尊严不屈服的伟人态度。他可以表现出军事和勇敢的态度。他站在正确的道路上,不陷入太多或不足的偏差。国家有道时,不要因我而阻碍道的流通,也就是不要把天下从有道变成无道的天下。如果舜辅佐尧,不改变尧原来勤勉的治国之道,这就叫不改阻挠;国家无路,则不改。自己殉难,就像殷商时期的季子、微子、比干一样,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和道德原则。他们为了在世界上取得成功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即无路可守。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20)孔子曰:【好学近于智,勤奋近于仁,知耻近于勇。博学之,审察之,思惟之,明辨之,诚行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学习;没有学习,就不可能学习;没有学习,就不可能学习。不问,就不可能知道;不问,就不可能知道;不问,就不可能知道;不问,就不可能知道。没有思考,思考就学不会;没有明辨,明辨就不清楚;没有理解去,去,小心翼翼地去做。一个人能做一次,他就能做一百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十,他就能做到千。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你很愚蠢,你也很聪明,即使你很软弱,你也很坚强。 ]

翻译:孔子说: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的耳朵和眼睛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的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的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的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耳目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乎智慧;好学不等于智慧,但好学可以使人的耳朵和眼睛聪明,所以说好学近于智慧。勤修不等于仁,但修行圣菩萨道,可以激发人的志向,所以说精进近于仁。美德:知道羞耻并不代表勇敢,但知道羞耻可以激励自己在改正错误、发脾气上进步,所以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对知识的追求既要深刻,又要广泛。只有渊博的知识才能产生高明的见解,广博的知识才能产生明智的判断。提问时一定要仔细探查其中的秘密,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学得扎实;只问别人而不思考,没有扎根的知识就不是自己的,所以必须深入思考才能得到知识的真谛;只用心去思考而不去辨别真相,这样的思考可能会不清晰,所以思考之后,你必须有辨别力和经验,达到清晰的思考需要时间;仅仅分析清楚而不实践可能对你没有帮助,所以你必须跟进并实践它才能获得分析的好处。还不如不学呢。一旦学会了,就必须学会。看起来你还没有学会吗?手脚怎么安排?我宁愿不问。如果你问,一定要问清楚。如果您还不清楚,请忽略它。怎样才能安定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呢?最好不要去想它。如果你想一想,它一定在你的心里。如果你不考虑,就好像你没有考虑过一样。怎样才能安定心神呢?最好不要辨别,但辨别和分析必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不明白,就显得你没有辨别。真相又如何能够确定呢?如果你不愿意做,如果你做了,你就必须真实地做。如果你不真心实意地去做,就会显得你没有做到。怎样才能安定自己的生活呢?别人能做到一次,我就能做到一百次;别人能做十次,我就能做一千次。如果你真的走这条路,即使你很愚蠢,你也可以变得聪明,即使你很弱,你也可以变得强大。

(21)犹豫则一切成,不犹豫则废。如果他预先决定了,他就不会犹豫;如果他预先决定了,他就不会犹豫。预先决定,就不会被困住;预先决定,就不会被困住。如果他预先决定了,他就不会感到愧疚;如果他预先决定了,他就不会感到愧疚。如果他事先有决心,他就不会贫穷。

翻译: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到时候才能从容、从容;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你就会惊慌失措;如果你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你就会惊慌失措。如果说话前保持冷静,这句话就不会显得混乱和前后矛盾。并且说话不会犹豫;做事之前,心若平静,就不会被事物所困,也不会陷入难易的考虑之中,陷入疑惑与疑惑之中;行动前,心胸开阔,心胸开阔,就不会羞愧,不会后悔,也不会有来去不明的毛病。学道、行道、传道、行道、修道,如果能明心见性,就不会迷惑,就不会愚昧、犯错、犯错。并且无法采取行动。

(22)或生而知,学而知,或陷而知,与知同。要么安全地做,要么有利可图地做。或者不情愿地做;它的成功也是一样的。

翻译:有的人一出生就明白道理,他是智慧最高、能力最高的人;有的人学习后明白了道理,是中等智慧、中等能力的人;有的人历经磨难才明白道理,这就是人。一个愚蠢的人。虽初有智愚之别,但学得上智时,则无上下根之别。因此,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学习。有的人听道后不肯放弃,安心去做,牺牲自己、牺牲内心,无怨无悔;有些人只有在知道好处后才去做;有些人是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做到的,但通过刻苦练习,他们都达到了完美的终极境界。它们之间没有区别。

第五章:君子之道

(23)孔子说:【你做错了! 】 孔子曰:“吾知道不可;智者能行,愚人不能行。”道不明,而我知;智者会超越,不贤者会失败。人们都吃喝,却很少知道其中的滋味。 ]

翻译:孔子叹息道:【世人不懂得中庸之道,久不能采取中立的态度! ] 孔子曰:“吾知中庸不可行之故,智高而仁不足,智空而不能慈悲,不能利众生,智虽高,也不能”。愚者不识其性,而不去行之;我知中庸之道不能盛于世,而我的能力很高,而义德却不足。光有空才而不能秉持正义,无明而有才的人,即使有再高的才干,也是不值得的,不懂得“道”的尊严,不愿意去学习和实践。不吃不喝的人,靠食物滋养心灵、身体、智慧,进而领悟人生之道和天道的人太少了。

(24)孔子曰:【道不在人远,道不在人远。人若远离他人,就不应该是道。诗曰:【若打柯,打柯,则不远矣。 】 持轲攻轲,望之如远。故君子待人如是,唯纠正止。忠诚和宽恕离错误道路并不遥远。如果你不想对自己好,就不要对别人好。 ]

(25)君子有四道,丘十能是其中之一。你要求你的儿子侍奉你的父亲,你却做不到;你要求臣下侍奉你的君王,而你却不能做到;你要求弟弟侍奉你的弟弟,而你却做不到;你向朋友索取的东西,你先给了,但你却做不到。还。庸德之行,是言行谨慎;有缺点,不敢不努力;有缺点,不敢不努力;有缺点,不敢不努力。如果有余,就不敢用完。言为行,行为言;君子要小心,不要为你担心! ]

译文:有德的君子,会遵循其子、臣、友、友的原则,其德行,其善行,而后传于家、国、天下。这四件事我都没有做过。作为一个儿子,我对亲人的孝顺、尊敬还没有完全做到;作为一个大臣,我还没有完全达到忠君、顺美、拒恶的态度;作为弟弟,我还没有完全做到。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尊重、礼貌、互助的态度;我还没有完全达到交友时诚实、择善、讲道德的态度。践行平常的美德,遵守平常的言行;审视自己言行中哪些地方不好,努力做到节制;隐藏自己的言行,言行一致,不要犯得太平庸。他的言行一致,他的行动也与他的言论一致。这样一个立志成为圣人的仁人君子,怎能不诚实地修行呢? ]

(26)君子之道是:行远则近,行则远。登高必自卑。诗云:“妻子和睦,如鼓琴瑟;兄弟和睦,其乐融融;彼此和睦,妻儿其乐。” 】 孔子说:【我的父母真是孝顺啊! ]

译文:君子欲行中庸之道,犹如行路漫漫之人,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也就像一个人爬山,必须从山脚开始。《诗经.小雅.常棣篇》说:【夫妻恩爱,父母子女和好,一家人如配乐;兄弟姐妹心心相印,和谐幸福;家庭和睦,妻儿幸福。 】 孔子说:【夫妻之所以能够幸福美满,首先是做好了孝道。 ]

(27)君子之道,花钱而藏物。夫妻之愚,源于知识;夫妻之愚,源于知识;夫妻之愚,源于知识。即使如此极端,即使是圣人也不会知道一些事情。夫妻不忠是可以的,但到了极点,连圣人也无能为力。世界那么大,但人还是有遗憾的。故君子之言大,天下无物可载;如果他的言语很小,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打破他的言语。诗云:【风筝猛飞,鱼跃深渊。 】 据说是从上到下检查的。君子之道,始于夫妻,止于天地。

译文:君子最能懂得天地之间的大义中道。这个中道的本体是看不见的,但是中道的作用却是很广泛的。中道的表面意义,是无知识的无知男女所能理解的;中道的究竟意义,连圣人也无法明白。中道有简单易行的一面,即使是普通夫妻也能做到;中道也有深难的一面,是圣人也无法达到的。世界很大,事物种类繁多。遵循道、修行并不容易。人有缺点,不能理解,所以人会感到羞耻和遗憾。故贤君子讲先天之道大普及,能开天地。故曰道能载天地,天地万物不能载道。道(神)创造万物时,它就包含在万物之中。在里面,万物之道是隐隐约约的,所以世间万物都看不到自己的道。《诗经.大雅.汗麓篇》说:道在哪里?神在哪里?它在天上的飞鸟之中,在水中的游鱼之中,无处不在。 ] 君子求其心而不放于外,则能悟性之内道;君子对日常事物和平常言语保持谨慎,才能践行最平常的人道。从自己的身体到家庭、国家、世界,最后到天、地、宇宙,一切都能明白。这就叫分别天、地、天。君子之道,践行人道,从夫妻之道开始。君子的人性修行完善了,就能领悟天地创造的奥秘。

(28) 君子在自己的位置上行事,不愿意超出自己的位置。如果你生来富有、高贵,你就会表现得像个富人;如果你出身贫穷,你就会表现得像个穷人;如果你是野蛮人,你就像野蛮人一样行事;如果你是野蛮人,你就像野蛮人一样行事。如果你总是陷入困境,你就会在逆境中行事。所以君子不入则不满足。

翻译:君子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他不脱离本位做事,不脱离本位说话,不脱离本位思考,不做这个、想那个。君子有财,则行财道;君子有财,则行财道;当他贫穷的时候,他就走贫穷的路;当他贫穷的时候,他就走贫穷的路;当他贫穷的时候,他就走贫穷的路。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他走的是贫穷的道路;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他走的是贫穷的道路。当他遇到麻烦时,他就走麻烦的路。因此,君子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能安于现状,悠然自得,不抱无理期望。

(29) 身居上位,不关心下面的人;身居上位的,不关心下面的人;身居上位的,不关心下面的人。当你在上面时,你不帮助上面的人;当你在上面时,你不帮助上面的人;自己有理,不求人帮助,就无怨无悔;在上不怨天,在下不怨人。故君子安居处以待命,小人遇险则冒险。幸运的。孔子曰:“有君子射如君子,失其正良,反求其身。” ]

(30)孔子曰:“愚而好用己,贱而喜自私;生于世而逆古道;如此,祸必必有。”来找你吧。” 】 这是上不骄,下不忤逆的故居。国家有道,言语足以兴盛;国家有道,言语足以兴盛;国家无道,其沉默足以容之。诗曰:“既明而达理,故能自保”。 ]

翻译:孔子说:【身处乱世,愚昧无能,没有自我意识,喜欢表现自己。我的地位卑微,但我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太自信了,想夺权,为所欲为,甚至想呼风唤雨。我身处乱世,不明白进退的道理,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冒险和运气。如果违背了古代圣贤所教导的做人原则,一定会遭遇灾难。所以,一个进退得当的人,在自己处于上位的时候,就不会傲慢、欺凌别人。能谦虚有分寸,所以能尽职尽责,得到大家的拥护,避免灾难;进退得当的人,就不会嚣张,也不会欺负别人。他不会违背正道,不会追求虚荣,能够随机应变,从而坚守职责,完成工作职责,避免灾难。一个有进退之道的人,可以在国家正道时提出诚实的建议,以纠正和改善世界风气;有进退正道的人,可以在国家不正道时保持沉默。《诗经.大雅.烝民篇》说:【他明白道理,有智慧,所以能保护自己。 ]

第六章:大德受命

(31)孔子曰:【舜甚孝!德被视为圣人,尊为天子,富于天下;宗庙可以享用它,子孙可以保护它。故大德必得其位、其俸禄、其名、其寿。所以,天上的生灵,一定是根据其材质的强弱而强大的。所以,栽者必耕者,推翻者者必败者。诗云:【君子嘉乐显德,仁爱百姓,受天佑;他保护他,命令他,他从天上宣布它们。 】 所以,有德的人,一定会受命。 ]

翻译:孔子曰:【舜为最孝之人!他怀抱本性善良,孝顺父母,弘扬孝道,和谐乡村,改变风俗,让天下人都能报恩。他爱父母,爱天下每一个人,始终保持善良、仁慈、关爱本性的事物。完毕。从孝顺到报答本源,再到平天下,这就是明德的伟大一步;担负起帝王的使命,完成尊天、侍奉天命,这是悟道修道的伟大一步;德行明达,是孝道的一大步。为了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普通人用物质资源来赡养亲人,大顺用他的光明德来服从亲人;普通人只能以孝心照顾家庭,但大顺的孝心可以照顾世界;其德大于世,故为圣人。他能通达天事,服从天道,用言行引导天下,所以被尊为天子。他有圣人之名,有帝王之位,他的“大德大业”已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他死后,有祠堂祭祀他,他的子孙也会世世代代维持这种祭祀。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能够获得天名、天富、天名、天寿。因此,天地万物的创造遵循归纳原理。万物的材质好,就会有好的果报;如果物质是恶性的,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就会遭受灾难。所以,能种的就必须耕;能种的就必须种;能种的就必须种。有危险的东西必须被拆除。《诗经.大雅.假乐篇》说:一个善良快乐的领导者有光明的美德,

能知人善任,照顾好百姓,于是能承载天禄做天子;因为他能顺天爱民,天也就保佑他,命他为天子,并郑重地把天命交付给他。所以有大德性的人,一定能承担自己的天命,了悟自己的使命,开启自己的生命,创造众生的慧命。]

(32)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译文:孔子说:[文王可算是终身无忧的人了!上有季历作他的父亲,下有武王作他的儿子;季历开创在前,能够孝继祖先遗教;武王继承在后,能够孝传自身的德业。]

(33)、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译文:孔子说:[武王、周公的孝行通达情理天理,成就文王的志业理想,没有执着挂碍。大孝的人,是要用大智慧继承光大先人的志向,用大仁德传述发扬先人的事业。

(34)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译文:周武王继承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一次征战就能平定天下;把人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赢得天下的美名,也得到天子的尊位,拥有四海的福禄,更享有子孙宗庙的成代寿享。

《中庸》 全文及翻译,孔子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

(35)武王末,授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候、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武王晚年,将天命交付周公,周公继承文王、武王的德政教化、更制礼乐来定君臣的心,安百姓的情,让文王救民的志愿,武王定天下的理想,可以真正的实现。周公继承文王武王的圣业之后,东征平乱,定都洛阳,制礼作乐,然后追封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的帝位名号,又用天子的礼节来祭祀祖先,让祖先配享上帝的礼仪,从周公开始。这种儿子追祭祖先的礼仪,是从天子、诸候、大夫、士人,一直到平民百姓都是一样的。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葬礼的时候用大夫的礼来葬,用士的礼来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葬礼的时候就用士人的礼来葬,祭祀的时候用大夫的礼来祭祀。一年的丧期,从百姓士人到大夫,对旁系血亲服丧一年是一样的;为父母服丧三年,是从百姓士人大夫诸候到天子,都是一样的。周代所订的丧礼,从天子到庶民,对父母的丧礼,一律要守丧三年,没有贵贱的分别。

(36)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践其位,行其祠,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译文:每逢春秋祭祀的时候,要修理好祖宗的庙宇,排列祖宗留下来的宝器,摆设好祖宗穿过的衣服,诚敬奉献四季应时的新鲜的果品。主祭的人要恭敬地走到祖先的神位面前,诚敬地行祖先所传的祭祀礼仪,演奏祖先所留的祭典音乐;尊敬祖先所尊敬的贤人,爱护祖先所亲爱的亲人;举行祭祀,敬事亡魂就像他还活着,虽然祖先已经很遥远,祭祀的时候就好象在眼前一样。人民心中都把事亲丧祭看重,民德归厚而不忘本,人人自治安身而安心,天下没有不平静的,这就是孝道的极至。

(37)宗庙之礼,所以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践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耄,所以序齿也。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宗庙的礼节,在于区别长幼亲疏辈分大小的次序;按照官位大小为序,分别身份的高低;办事人员依照职称分班,分别能力的高低;祭礼结束后,大宴会全民互相酬饮,由晚辈向长辈敬酒,让卑贱的人,从心中生发亲近长者的敬慕光荣;祭礼结束后的大宴会,把年纪大的老人家请到上位,表示敬老养老。祭祀天地的礼仪,是用来礼敬上帝,启发人人尊天顺天的情怀;祭祀宗庙的礼仪,是用来报答祖先,启发人人事亲爱亲的天性。明白祭天地就是敬神敬天地,就知道怎么尊天顺天;明白春秋的祭祠就是祭祖孝亲,就知道怎么事亲爱亲。崇高天德与报答亲恩一贯,人人明理知本,就能自己治理好自己,上位者不必动用政令与刑罚,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礼教的效果,治理国家就象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

第七章:圣人之道

(38)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译文:多么崇高伟大啊!圣人中庸教化的道理。圣人的礼乐教化,充满宇宙天地,能启发长育万民,让人民不失德而入于道,让人民不会悖道而能顺天;天生[智愚贤不肖]不齐的,圣人的中道教化能使他平齐;天生[性情气禀]不一样的,圣人的性命天道能使他归一。圣人政治教化的功德,至大至中,跟天一样高明。大的仪节有三百多条,小的仪节有三千多条。制礼作乐用来治理世界教化人民,必须有位有德有天命的圣人才作得来。

(39)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制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译文:不是有德有位有天命的天子,不能议论礼乐,议定礼仪,不能制定一切的法度,不能考核文化。虽有天子之位而无圣人之德,不敢制作礼乐;虽有圣人之德而无天子之位,也不敢制作礼乐。要德位兼全,像尧舜以及三王,才能制作礼乐。制礼作乐要俱足尊位、善德、征验三条件。居天子之位,虽有善德,而善德未大施于民,人民没有被润泽的征验,对上位者的信心未立,纵然制礼作乐,万民不过迫于形势,而不是乐于心从,所以必须兼善天下,树大信于民才行得通;有德无位的领导人虽有善德而无尊位,纵然制作礼乐人民必不信,因为踰越礼分,很难叫民相信。所以有德无位就不尊,不尊则民心不能信服。

(40)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当今周朝的天下,文化统一,车轮的宽度相同,书写的文字相同,伦理纲常的行为也相同。孔子说:[我喜欢夏朝的礼乐,可是夏朝的后代杞国的典籍文献,不能证明我说的话;我学过商朝的礼乐,可是商朝宋国的典籍文献,已经不完备了;我研究周朝的礼乐,方面完备,正是现在所实行的,所以我遵循周朝的礼仪。]

(41)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不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所以品行端正的君子君临天下必定具备六个条件:本身要有德有位有天命,要合时合理而得到百姓的信从,能损益夏商周三代的制度而更完美,明德受天命建立天地化育的准则常道,诚明通神制定祭祀的礼仪,中庸垂范百代前圣后圣法度不二。君子光明的行为,可以质正于鬼神而无所疑虑不安,诚明接神,生命管道与天相通;君子的人道圆满,仁政王道照顾到百姓而天与人归,等到百世以后的圣人出来,对于这个自性中道也不会有怀疑。所以君子治理世间教化人民,要从修养自身开始,怎么修?时时存养省察自己的性命大事,明德修身从事亲入手,怎么事亲?用感恩的心来培本,用顺亲的心来报恩。君子知恩报恩以事奉父母亲,要从爱身敬德来作,怎么爱敬?行出人性中的孝悌仁义,尽心做好人道。君子明白人性尽好人道,要从正性立命来做,怎么正立?修性了命而回返上天,行功立德而归本于道。

(42)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早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所以,君子的道德言行,成为引领天下人的法则,君子的行事态度,成为治理人间教化天下的法度,君子所说的话,成为天下人率性修道的准则。君子道行天下,后世的人或远方的人闻声感化,万民仰慕,好象枯苗渴望下雨,又好比草木处在春风化雨,愈久愈受用。《诗经.周颂.振鹭篇》上说:[君子之道在远处没人怨恨,在近处没人厌烦,君子自己早晚戒慎恐惧,念兹在兹不离此道,所以永远保持美好的名声。]君子没有不是慎独修身,正己成人而德治道化,在事业没有成就之前,早已闻名天下。

第八章:哀公问政

(43)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译文:哀公向孔子请问为政强国之道。孔子说:[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史书上的记录都还可以考证。有文王武王这样的圣人在,礼乐政令才能实行,如果没有圣人的圣德,再好的政治制度也会熄灭。领导者有道,政治会很快就上轨道;同理,地气好的地方树木很快就会成长。家国天下的政事,就像蒲苇草一样,地气好水利好阳光好就快速生长;治国若有好的天时地利人和,很快的就会有成效出现。所以治理政事,最重要的是得到有道有德的人,求取人才最重要的是得到以德修身的人。修养自身,最重要的是实践仁义道德;修行仁义之道,最根本的是回归本心仁德。这一点仁心是人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是亲爱父母;义就是人道人事恰好,人事人道最重要的是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有亲疏远近的等差。尊重贤人,有高下先后之别。明君治理天下有仁、义、礼三件重大的事,顺着仁义天性制定的礼乐去做,为政的过错就很少了。

(44)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天下人都可以走的人伦大道有条,走通这五条大路要有三种功夫。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这五种伦常,是天下古今人人所共由的路;智、仁、勇三者,智能明道,仁能守道,勇能成道。自性三德是众德的根本,好比天下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所以叫达德。知道这三种达德,人人反求诸己,自尽己性,素位行道,人道就通达。如果自性三德不立,五伦就行不通。明白以道修身,以德立身,以诚敬身,就知道怎么治理人民;为政的人知道先尽己性以修身,先明己德以正人,能治好自己就能治好别人,以性道为本中和为用就可以治理众人的事,也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天下。

(45)凡为天下国家有几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报之以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凡是君主要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常而不变的准则可以依循。即: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德立于自身则道行天下;尊重贤人知人善任,就能明察政令得失没有疑惑,施政就不会有错误;能以道齐家推爱亲人,孝悌忠恕都做得到,则伯叔兄弟都能和睦相处,人情温厚就没有怨恨了;能恭敬礼遇大臣,得到左右手辅助,君良臣忠,则朝廷纲纪不会昏乱迷惑;以德服人体恤群臣,量才为用,臣子感恩图报,各个都能尽忠职守,相互鼓舞做好份内的事;爱百姓像儿女,人人生活安定而亲情和乐,家族情谊和谐而相劝来归,好象赶赴市集那样高兴,全国上下都心悦诚服;物产丰富,地利充沛,招来各种专业人才,努力生产,必然民生富裕,国家的用度不会匮乏;国有道国泰民安,又能抚慰远方的来人,于是近悦远来天下归心;君王道达德立,大臣守法奉公,百姓安和利乐,礼乐行政令兴赏罚分明,于是天下诸侯怀德畏威,没有不臣服的.

(46)斋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饩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译文:心斋性明端庄仪态,用来恭敬自身;不合礼法的不轻举妄动,用来诚敬自心;时时事事诚意正心就是修身的要义;摒除搬弄是非的人,远离迷惑心志的女色,用来存养正气保全道义,看轻财物看重道德,用来庄重自己的行为,这是劝勉贤人的方法;让亲人官位升薪水多,他喜欢的我也喜欢,他厌恶的我也厌恶,这是劝勉大家亲爱亲人的方法;让大臣拥有众多办事的官员,足够供他使用,这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对一般的士人,用忠诚信实的态度,劝勉他勤学精进,并提拔他重用他给他加薪水,这是劝勉士人的方法;使用民力,要配合农时,还要减轻税收,节省民财,这是劝勉老百姓的方法;对各行各业的人才,日日察验他的勤劳怠惰,月月考验他的工作成绩,按照他的技术能力给出适当的待遇,这是劝勉百工的方法;当远方来的人要走了,我们用礼欢送他们,当他们来时我们也用礼欢迎他们,尽好地主之谊;对善良有才能的人,给出奖励嘉勉,对平庸无能的人给出关怀帮助,这是安抚远方人的使他乐意归顺的方法;替断绝世系族谱的诸侯立接班人,使侯国的血脉得以续传。帮助国家已荒废的国家振兴,为诸侯国平治祸乱,扶持诸侯国度过危险难关。定时朝贡聘问。天子赐给诸侯的礼物要丰厚,诸侯送来的礼物乐其诚意而不嫌薄,这是用来感服各国诸侯的方法。

(47)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首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德,不诚乎身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诚也。

译文:在下位的臣子,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就不能治好人民;要想获得上位者的信任,必须先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一定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要孝顺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诚修身,如果做人没有真心诚意,那也就做不到孝顺父母了;要真诚的做人,一定要先明白本来的善性,如果不明白自身的至善宝地,想真诚的做人是很难彻底的。想要经营治理天下国家,虽然有九条路,怎么样去走通这九条路,只要一个态度,就是真诚。

第九章:至圣至诚

(48)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孔子能传述尧舜永执厥中的大道,能宏扬文武周公礼乐天下的大法,从尧舜到孔子的道统文化,本是一脉相传。孔子的圣德,上知道天时,而能像日月一样光照天下;下知道地理,而能像大地长育万物一样成就万民。孔子拿天道地道人道教化苍生,让人人知道怎么做人而伦理定位,知道怎么作官而社会安定,知道怎么修养而物我和谐;这样的教化功德,就像上天的覆盖又像大地的扶持承载一样。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运行,又好象太阳月亮白天晚上轮流照映;于是天地定位,万物各自生长而不相妨害,分裂背反的各种学说思想,被割裂的大道又回归中道而一道同风;圣人的道德,圣人的学问,圣人的教化,像河海一样广阔流行,又像高山一样博厚而能化育。天地的伟大在生成长育万物,圣人的伟大在化性成德万民。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为大的原因。

(49)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薄渊泉,而时出之;溥薄如天,渊泉如渊。现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译文:只有天下至德无漏的圣人,才能耳聪目明地辨明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才能定力强大,智慧充满,去当机应事;只有圣人能够宽大从容,温和柔顺地待人接物;只有圣人的性情能发而中节自强不息,意志能够至大至刚勇往直前,才能够执中不偏,顺天行事;圣人心思无邪,有严密敬慎的威仪,存心不偏不过,有大中至正的态度,足以让人仰望而尊敬;圣人俱足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文德,通达情理天理性理,能思虑周密,无微不至的体察民情民隐民风民俗,大小事情都能洞鉴分别。圣人的智慧像天那般的高明广大,圣人的仁爱像深渊那么的澄静而能润泽,二六时中随时流露,凡事都能应对恰好;圣人道大,普及宇宙天地;圣人德大,清澈如水深不可测。他出现的地方人民没有不尊敬他的,他说的话语人民没有不相信他的,他所做的事人民没有人心悦诚服的;所以圣人的美名,充满全中国并传播到海外各邦国,凡是交通工具能到,人力能通的地方;凡是天所覆盖,大地所承载的每一个角落;凡是日月所照得到,霜露所坠落的地方;只要是有生命的人,没有不尊敬他亲爱他的,所以说圣人的功德,跟天相同。

(50)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在天底下只有至诚至圣的圣人,才能经营条理宇宙天地的天道与人道,只有圣人能够立定生天生地的根本大道,能够了解事的理、人的性、天的道,并且能够赞助天地的变化,成就万物的长育。圣人所依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圣人用至诚的心,来经纶五伦五达道;用静深莫测的智慧,来立定真理,阐明心法;用生天生地的大愿力,来化育无边的众生;如果不是本来聪明圣智,通达天道的人,谁能知道天道天命呢?

(51)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诗经.卫风.硕人篇》说:[穿着有彩色的锦衣,外面一定还要加上一件布袍。]因为嫌那锦衣的文采太显着的缘故。所以君子的立身处世,建德如偷不让人知道,默默地存养自性明德,原本幽暗的心性一天一天光明;没有德行的小人行事唯恐别人不知,放纵欲望无所不至,原本光明的心性一天一天消亡。有道之人重内德的充实,不表现才华才气,行事作风平淡无奇,每天做同样的事,却让人乐意亲近而不嫌弃不厌烦。君子行事简单不繁琐而有礼敬,仁义忠信的态度让人觉得文质彬彬。待人温和而有节度,能洞察性理天理;君子自明明德,而能推广行远;能从显的事物去洞察隐微,能明于未明,达于未达,所以能够做到知所不知,成所难成,而德性没有不立定。

(52)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以不可及也,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诗经.小雅.正月篇》上说:[君子做好慎独的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能战胜自己,所以君子知道,一个人的念头虽然潜伏看不见,仍然会在隐微当中显现出来。]所以主敬存诚的君子,看重思无邪,无不敬,不自欺的修养,常常良心自问,有没有惭愧不安,所以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君子之所以有使人赶不上的地方,恐怕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己谨慎检束吧!

(53)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君子独居内室,虽然别人看不见听不到,更是戒慎恐惧,不让自己的念头行为出轨,所以能心神凝定,不会愧对神明。]所以君子能抱一守中而无思无虑,内诚外敬而感动神明,不必有什么做为,人人自然礼敬他;不必说什么话,人人自然相信他。

(54)诗曰:[奏格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至诚的君子在祭祀的时候,没有言语而能感动神明,当那时天与人归,人心的争斗计较都没有了。]所以君子治国治民先治心,用的是格至诚正的道德而不必政治法令,所以不必利诱的赏赐,人民都能互相劝勉为善;不必动怒惩罚人民而人民不敢为恶,德威并行,比动大刑的效果还要好。

(55)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型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圣人治民不显其德而德更大,无所作为而政通人和,这种无形的政治胜过有形的法令,可以做为天下诸侯、百官的典范。]所以圣人用道德治国,能感通隐微,能感化精神,只要怀抱笃实谦恭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

(56)诗云:[余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用户评论


封心锁爱

看了《中庸》的全文及翻译,感觉孔子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啊!觉得在当今社会,这种中庸之道太有必要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刚看完《中庸》的全文,真是受益匪浅。感觉孔子的话字字珠玑,中庸之道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中庸》这本书真是好书,全文翻译得也很到位。感觉孔子提出的最高智慧,真是我们现代人急需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中庸之道啊,以前总觉得这个词很虚,现在读了全文,才发现它真的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孔子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这本书我是一定要反复研读的。希望从中找到人生真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全文及翻译都看了,感觉《中庸》里的中庸之道,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真是一剂良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看了《中庸》的全文及翻译,发现孔子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读读这本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中庸之道,听起来就很高级。读完《中庸》全文,感觉孔子的话真的是一语中的,让人深思。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孔子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这话说得真好。《中庸》全文及翻译,真是让人豁然开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中庸》全文及翻译读完,感觉孔子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践行中庸之道。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现在社会太浮躁了,看了《中庸》全文,感觉孔子的话真的能让人静下心来。中庸之道,真是修身养性的良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孔子视为最高智慧的《中庸》,全文翻译得很到位。感觉这本书不仅适合年轻人,也适合中年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中庸之道,以前觉得很难理解,现在读了《中庸》全文,感觉孔子的话真的很实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全文及翻译都看了,感觉《中庸》里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孔子真是古代的大思想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中庸》这本书,感觉是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的。孔子视为最高智慧的论述,真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看了《中庸》全文及翻译,觉得孔子的中庸之道,真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万能钥匙。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感觉《中庸》这本书,不仅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现代人解决问题的指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全文及翻译都看了,感觉《中庸》里的中庸之道,真是让人心生敬意。孔子真是大智慧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摩天轮的依恋

孔子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这本书我是一定要收藏的。希望它能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明灯。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