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的争议
1919年9月1日,一位26岁的年轻人写信《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科技等领域。很多方面,有些是宏观的,包括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等。省长的废除,社会主义能否实行等等;有些是微观的,包括不搞惩罚性教育、工人退休年薪、土地清理、裁军、外债偿还等。
他把这个《章程》发给了北京大学的朋友邓中夏,邓中夏把这个《章程》公开发表了。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毛泽东。曾任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此时,他在长沙担任《北京大学日刊》的主编,声称“时机已到,世界潮流滚得更快!洞庭湖的大门已移开!”
他写这个章程的时候,明显受到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大人物——胡适的影响。两个月前,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称,“我主张一个一个研究问题,一点一点解决”。毛泽东看到后表示赞同,甚至还拿国外留学作了比较。当他留在中国研究时,他说:“如果我们想在当今世界做出一点努力,当然不能逃离‘中国’的领土。对于这片领土的情况,看来我们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他还把每期的《每周评论》发给胡适,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上写了一篇赞扬的文章。
胡适万万没想到,他的文章竟然掀起了一场“神战”。
另一位神仙是李大钊。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反驳胡适的观点,提出“一方面要研究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弘扬理想主义”。他的唯心主义就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随后,胡适又写信《每周评论》和《每周评论》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在《再论问题与主义》期间,争论非常激烈。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各自高举旗帜,剑拔弩张,气势凶猛。看来,不打败对方,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但事实上,历史上的这场争论并没有那么激烈。我们都是有教养的人,每个人都礼貌、循序渐进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不会像张作霖那样说“真是个傻瓜”,也不会总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像张宗昌一样,他总是说“用炮打他的母亲”。
02
胡适的真正攻击目标
事实上,胡适发起论战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安福集团,但他的攻击范围太广,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数次打击。
在《三论问题与主义》中,胡适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整天笑个不停的好老人。刘师培嘲笑他,他笑,辜鸿铭刁难他,他笑,鲁迅奚落他,他笑,刘半农捉弄他,他笑……
事实上,胡适确实是一位谦虚的绅士,性格温和,从不轻易刮胡子。但他写文章的时候,像鲁迅一样,敢于用言语和文字进行批判,批判时下弊病,火力十足。
1919年7月20日,胡适发表《四论问题与主义》第31号文章,开篇嘲讽王义堂和安福会,嘲讽他们“装时髦”的行为。
安福会是安徽军阀段祺瑞心腹徐树铮策划的组织。领头的是众议院议长王义堂。因俱乐部位于北京安福胡同,故命名为安福俱乐部。它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完整的议会党。所有重大法案都必须由议会通过才能被视为组织法案。之所以称为俱乐部而不是某个政党,是因为袁世凯强行解散国民党后,政党的名称并没有被社会很好地接受。
该俱乐部操纵了第二届代表大会的议员选举,因此该代表大会被称为安福代表大会。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军政府和以徐世昌为首的北洋政府,但实际掌权者是段祺瑞,正在寻求和谈。
1918年,孙中山在给林秀梅的信中说:“段氏派来的人是安福族人,文要求他能完全同意文论的主张,所以还有商量的余地。” 《觉醒年代》的刊物,王一堂、徐树正、曾玉君等都看了,都同意了,并加了详细的注释,提交给段审阅,然后派人讨论。余乃提出了两种方法:基本方法和维持现状的方法。” “但是,文章说,你必须能够完全服从我的想法,才算是一个同志。为了帮助我们救国,为了救国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必须能够遵守原则,真诚合作,共同进步。”也就是说,段祺瑞必须百分百相信孙中山的教诲,孙中山才会同意与朝鲜对话。
为了把孙中山推下椅子,段祺瑞只能对你的——主义表示钦佩,这就是三民原则(国家、民权、民生)。为此,段祺瑞指示安福会成立“民生研究会”,向孙中山表明,我们都在如此热情地学习您的学说。我们的诚意是不是快要溢出来了?
那么安福会为何得罪胡适呢?
当时,社会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新思潮,它很受年轻人的欢迎。王一堂等人,虽然知识不多,却觉得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一回事,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例如,北洋喉舌媒体《觉醒年代》将“民生研究会”称为“社会主义研究组织”。李大钊还抱怨说,“最近,许多印刷品被政府以‘宣扬共产主义’的罪名查禁。”但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却以‘共产主义’为题,赋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提出大而特殊的主张的权利。”他特别指出,“有人说是官方共产主义,是孔子的共产主义,一点也不危险,和你们常人学的不一样,我觉得这没有错。”
但胡适是个明白人,他不能忍受这种现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同于王义堂的社会主义。”他痛恨安全福利部那些无耻政客浑水摸鱼的行为,决定发起反击。
除了新仇,还有旧仇。 1919年春,北京爆发了一场“新旧思潮之争”。校外反对派想利用安福会的军事政客来镇压这一新运动,导致朝野对立。当时,北京、上海等地盛传北大新潮俱乐部成员傅斯年、罗嘉伦叛逃安福俱乐部的传闻。
这个谣言很可能是安福俱乐部制造和传播的。胡适很生气:“最近有很多朋友来信询问此事是否属实,我们正式回复他们:‘安福部是什么?他值得收买这两个贵公子!’”
笔者还推测,胡适作为《每周评论》的书写者,对名词、概念极为严格,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看到王义堂为了追赶时尚,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主义的概念,我不禁感到愤怒。不写一篇文章好好骂一顿,实在是太难受了。
新旧仇恨交织,胡适写了一篇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毫不客气地给安福会起名:很多人自然嘲笑这种装时髦的行为。但读完这样的新闻后,我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安徽省和福利部也来谈民生了,这还不足以给我们新一批舆论专家上一课吗?”
这是不是说明你们政客值得谈民生、谈社会主义?呸!
要知道,安福俱乐部是一个控制国会的政治组织。幕后老板是嚣张跋扈的徐树铮和军事强人段祺瑞。胡适冒着很大的风险发表了这篇攻击安福俱乐部的文章。果不其然,当争论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学说》就被北洋政府封杀了。
03
教义和问题哪个更重要?
这篇文章发表后,第一个回应的人是梁启超研究部(宪法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兰公吾,第二个人是转向马克思主义不到一年的李大钊。
我们跳过蓝公舞,直接说李大钊。李大钊知道,胡适攻击的对象不是马克思主义,但胡适是社会名人,也是粉丝遍布全国的学术影响者。他的言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他的文章很可能会让很多年轻人以后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欲望,因为他们需要少讲马克思主义!蓝公舞也有这样的担忧。他说,“胡军的讨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状也十分担忧。五四运动之前,他就注意到现在流行的社会主义有很多模仿者,比如以王室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和基督教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后,他甚至观察到,“最近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比如日本的帝国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某位君主的军国教育社会主义等等。”山寨产品如此之多,足见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巨大魅力,但面对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他希望尽快查清源头,揭露所有造假者。
胡适的文章给了他“正本清源”的好机会。
他们辩论的共同点是,中国人喜欢纸上谈兵,不问具体问题。最终中国还是一事无成。
然而,两人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却截然不同。胡适要求大家多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别说这个教义多么新颖,这个教义多么神秘。
李大钊认为,问题和主义不能分开。两者可以一起使用,可以齐头并进。这个逻辑就是,中国人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依靠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努力。前提是想办法让这个问题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问题。这就需要能够先解决问题的人。理想和主义有共同的倾向。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如果学说脱离了问题,社会问题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就永远没有解决的希望,问题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李大钊建议不要过多关注王义堂一行人。他们不懂得假装懂、讲社会主义,就像“土地刚开垦,一些杂草、毒草就和善良的粮食、鲜花混杂在一起”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不能因为杂草、毒草长了,就把好的粮食、花草都清理掉了。”
相反,正因为有人浑水摸鱼,我们才应该一边宣传我们的主义,一边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实际方法。我们不应该把弘扬社会主义的立场让给这些无耻的政客。也就是说,李大钊反对因噎废食。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三巨头
那么,如何正确贯彻“主义”呢?李大钊认为,一切学说都有理想和实践两方面,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只要这个或那个学说被用作实际运动的工具,它就会根据时间、地点和事情的性质而变化。 “情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因此,社会主义者如果想让社会主义对世界产生影响,就必须研究如何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理想应用到周围的现实中。
其实他的意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拘泥于教条。例如,马克思一方面主张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张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另一方面,他表示,人类历史始终是一部阶级竞争的历史,这意味着阶级竞争是历史的最终规律,决定着社会演化的总体方向。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的说法有些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和。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强调生产力、谋求工业的繁荣,本质上就是将统治阶级与各国资本阶级结合起来。这只会增强统治阶级的权力,而不会带来任何其他好的结果。
因此,李大钊更倾向于阶级斗争的实际运用,并认为阶级斗争给中国带来的主动性远远大于生产力。这是他灵活运用理论的体现。
04
中国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吗?
两者的第二大区别是中国问题能否得到“根本解决”。
胡适主张解决中国问题不要急于寻求“根本解决办法”。他说:我们不研究车夫的生计,但我们谈论社会主义;我们不研究如何解放妇女,如何纠正家庭制度,但我们谈论公共正义。男权主义和自由恋爱;我们不研究如何解散安福部,不研究如何解决南北问题,只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至今仍自豪地说:“我们所说的是根本解决办法”。说实话,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就是给中国社会改革判了死刑!
胡适深受赫胥黎的影响,主张社会转型应该是渐进的:“无论是自然进化,还是人为选择,都是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所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从来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现象。” simple 一步就能跳转到目的地,不可能一跳就保持不变。”他还说:“文明不是一般的进化,它是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今天人们喜欢讲解放和改造,但要看到解放不是。一般的解放和改造不是一般的改造。解放是这个那个制度的解放,这个那个思想的解放,这个那个人的解放,都是一点一滴的解放。”换句话说,他反对一切一劳永逸、一步到位的社会转型计划。
对于胡适所主张的改良主义,李大钊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无组织、无生命的社会,必须先寻求“根本解决”,才能解决许多具体问题。
按照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本解决办法是解决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阶级斗争。进行阶级斗争可以团结工人并改变经济组织。
正是因为正确运用了这一“根本解决方案”,苏俄才取得了如今的大国崛起:“罗曼诺夫家族的问题,不被颠覆,不转变经济组织,根本无法解决。”今天,一切都解决了”。
对于马克思主义,胡适基本上肯定唯物史观的价值和意义,但强烈反对阶级斗争。他认为阶级斗争会无形中产生一种阶级仇恨。相互支持的两大势力,成为了两个对立的敌对阵营,使得很多建设性的救援手段无法实现,也导致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阶级斗争是李大钊主张的“根本解决”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后面什么都做不了,而胡适也正是在这一步给李大钊制造了障碍。
然而,胡适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陷入了一个“根本解决”的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是以渐进的方式表达的。
《公言报》中有一场戏,刘半农嘲笑胡适,仿佛他是杜威笔下的刘二——。这个刘二是剧中辜鸿铭家的仆人。胡适将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尊奉为圣人,并不遗余力地弘扬。实验主义主张“边做边学”,即通过试错积累经验,通过一次次纠正错误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他主张既然英国宪政可以自然地演化出自己的民主政治,那么中国人也应该最大程度地接受西方现代文明。通过民主实验,中国当然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西式民主。
但问题是,英国议会民主是数百年历史积累的产物。不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甚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欧洲中世纪以来,就有了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法治,行会通过救赎或暴力的方式团结城市公民,争取城市自治;后来,教会主教和封建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国王,迫使国王签署了《先秦名学史》。王权被囚禁在笼子里;后来,资产阶级在圈地运动中积累了大量资本,要求政治权力,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中英历史进程截然不同,缺乏足够条件支撑。如果想通过实验将欧美民主直接移植到中国,恐怕实验室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想立即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命运,拯救民族于灾难之中。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后来的毛泽东,还是蒋介石,这些政治领袖都希望立即改变世界。
所以,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实验主义的胡适很不愉快。共产党不喜欢他,国民党也不喜欢他。你看,蒋介石表面上很尊重胡适,但他在日记里却写下了对胡适的仇恨。然而胡适殊不知,他知人知面,不知心!
结论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前的这场“神战”意义深远。一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加入共产主义行列,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它鼓励更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社会现实。运用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正确认识现实。李大钊在回应胡适时,也承认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并发誓今后要“踏实做事”。
可见,胡适和李大钊在这场辩论中都达到了目的,都是胜利者。只是两人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新文化运动阵营已经分裂,中国历史进程将进入新阶段。
参考:
1. 李鑫、陈铁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胡适《每周评论》;
3. 李琳《觉醒年代》;
4.唐德刚《大宪章》;
用户评论
断秋风
哎呀,《觉醒年代》这部剧里胡适老师的角色真是有争议啊,感觉他的某些观点有点过时了,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胡适老师在那个年代肯定有很多难处,他的观点可能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不能简单地说是错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胡适老师的批判精神我还是很佩服的,但《觉醒年代》里他的某些言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我觉得胡适老师在那个时代提出新思想是很勇敢的,但《觉醒年代》里他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觉得有些过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这部剧里胡适老师的角色塑造挺有意思的,但他的某些观点确实让人质疑,觉醒年代,他觉醒了什么?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胡适老师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确实很大,但《觉醒年代》里他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觉醒年代》这部剧让我对胡适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但他的某些言论确实让人感到困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胡适老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但《觉醒年代》里他的角色塑造似乎有些失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胡适老师的思想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觉醒年代》里他的某些观点让我觉得有点不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看了《觉醒年代》,对胡适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他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质疑他的觉醒程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惯例
胡适老师的角色在《觉醒年代》里确实挺抢镜的,但他的某些言论确实让人感到不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这部剧让我对胡适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但他的某些观点确实与时代精神不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胡适老师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觉醒年代》里他的角色塑造似乎有些夸大其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觉醒年代》里胡适老师的角色塑造很有深度,但他的某些言论确实让人感到困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胡适老师的思想在当时可能很前卫,但《觉醒年代》里他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胡适老师的影响力确实很大,但《觉醒年代》里他的角色塑造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我觉得胡适老师在那个时代提出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觉醒年代》里他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感到矛盾。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胡适老师的角色在《觉醒年代》里很立体,但他的某些言论确实让人思考觉醒的真正含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这部剧让我对胡适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但他的某些观点确实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出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