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有翼鱼尾兽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有翼鱼龙有两种:一种是有翼鱼龙,由飞马座和鱼尾组成。在汉代出土的文物中,只有进入中国的琐罗亚斯德教信徒石君石堂和于洪的随葬工具中才能看到。石塘;另一种是身有翼、鱼尾的人鱼兽,见于青海都兰水水墓的金章上。
石君石殿底座浮雕大角羊、马背狩猎、四臂神、飞天神、神话怪物等形象。基座北侧的长方形石板中央,蹲着一尊四臂神,两只上臂高举,两只下臂搁在膝盖上。四臂神像东侧雕刻着大象和老虎,西侧雕刻着龙和奇形怪状的复合神兽(图1)。石板的两端,各有一尊飞行人影,肩上生有两只翅膀,两只肘部抬起。由马头、前蹄、鱼尾组成的神兽,头戴日月冠,脖子上系着绶带,肩上有扇形翅膀。其卷曲的鱼身布满鱼鳞,鱼鳍和尾巴优雅飞舞,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此兽的翅膀从肩部到两侧平展,羽毛略微向内卷曲。这与中国早期有翼神兽翅膀的位置有很大不同。这种对动物翅膀的纯粹侧面描绘违反了透视规则,但却赋予了物体三维的视觉效果。这是萨珊波斯艺术和粟特艺术中常见的风格化技巧。此外,鱼尾兽的日月冠和飘带、左下翼的卷轴、内卷曲的羽毛以及尾鳍正面的串珠图案等都体现了伊朗艺术的造型特征。
图1 2003年西安北周世君墓出土,西安博物馆藏,世君石殿底座北侧浮雕及飞马鱼尾兽描线图
1999年,在山西太原出土的隋代虞洪(592)墓石堂中发现了两匹翼马和鱼尾兽。一个在石殿前墙左侧【简报编号第一块,图2:1】,一个在石殿东墙南侧【简报编号第二块】通报号,图2:2]。两者都位于石屏下三分之一的小屏幕上。构图简单,情节性不强。它们应该是图像上三分之二的装饰和补充。此兽的形态比石君墓中的鱼尾兽要简单一些。马的头部没有头冠,只有一只翅膀可见。鱼身上没有雕刻任何鳞片和鳍,鱼尾被简化成几何形状。有趣的是,石君石堂和鱼红石堂的鱼尾兽翅膀底部都饰有卷轴。这个细节揭示了典型伊朗艺术的特征。至于鱼尾兽为何两次出现在玉红石堂,江伯勤认为,第一次神兽出现就暗示着墓主的灵魂进入了冥界,而第二次神兽则是与狮子搏斗。而狮子应该是地狱的象征。这种情况与琐罗亚斯德教经典中的描述是一致的。猫科动物(如狮子、老虎、猫)在琐罗亚斯德教圣书《阿维斯塔》(阿维斯塔)中通常具有负面含义。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狮子常常是黑暗与邪恶之神阿里曼的化身。此处,鱼尾兽低头低颈,扬起前蹄,向冲锋而来的邪狮袭去。这可以理解为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对立。于红石堂的图像过程是进入中国的琐罗亚斯德教艺术中的一个孤例,并引发了各种解读。但毫无疑问,翼马和鱼尾兽具有宗教内涵。
图2:1 于洪石殿前墙左侧线图图2:2 隋代于洪墓出土于洪石殿东墙南侧线图1999年于太原,山西博物院收藏
对于鱼尾兽的意义,郭武指出,它是伊朗-雅利安神话中统治水族馆的鱼精——“卡拉”(卡拉神鱼)。然而,卡拉鱼的形象不仅在文献中缺失,而且在已知的伊朗文物中也缺乏形象确认,因此无法进行研究。鱼尾兽就是神话人物“卡拉鱼”的推论很难证明。
第二种带翼鱼尾兽来自青海省都兰热水一号雪尾墓2018年发现的金匾(图3)。是警方查获的,并非科学发掘。金饰呈长条形,镂空而轻盈,上刻有带翅膀的美人鱼。正面为男子身穿翻领左褶长袍,额前束发,后飘飘带。男子的衣领、袖口、手臂上都有网格图案。左手握着雷顿,右手触着羽尾。人鱼腰部展开一对翅膀,下方伸出野兽般的前肢,后方有旋转四次的鱼身和尾巴。镂空的地方原本镶嵌着宝石,但已经脱落了。整件装饰在丝带末端、入口边缘、鱼爪和鱼尾处均留有圆形钉孔。据都兰县博物馆馆长张高光介绍,这些饰物可能是钉在某种器物上的装饰品。无独有偶,民间收藏中也有一件形状相似的金件。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兽的翅膀形状与十君石堂的鱼尾兽几乎一模一样。它们均横向伸展,羽尖内卷,羽鳍纹理清晰可见,并饰有丝带。这种奇特的美人鱼形象,被一些学者推测代表了吐蕃苯教传说中的半人半神精神。但从人鱼兽的设计,尤其是莱通的外观来看,毫无疑问借鉴了萨珊和粟特艺术的元素。近年来,青海出土的许多带有伊朗元素的文物,不仅为北朝以来丝绸之路青海路上粟特商队的活动提供了实物证据,也说明了伊朗文化对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的影响。青藏地区。从风格上看,第二种鱼尾兽很可能是在唐代通过粟特中介传入西藏的。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金币是本地仿制的还是从中亚进口的。
图3 2018年青海省都兰县水水墓群雪尾一号墓出土的翼人鱼金饰,都兰县博物馆收藏
综合以上三个例子,有翼鱼尾兽在汉代考古发现中虽然不多见,但它们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动作敏捷,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个融合了想象力和现实主义的复杂图像真实地揭示了其异国起源。
2.中世纪伊朗的有翼鱼尾兽
图4:伊朗出土的萨珊王朝印章上的鱼尾动物装饰1. 柏林伊斯兰博物馆藏2.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那么,归寻世君的故乡——粟特,是否存在与带翼马尾兽相媲美的形象呢?在目前发现的粟特绘画、骨瓮、金银器等考古材料中,可以看到许多有翼复合神兽的身影。现藏于塔什干国家博物馆的一座6-7世纪的陶罐上刻有鱼尾兽(图5)。兽的前部是马头和前肢,后部是上扬的鱼尾。网状鳞片依稀可辨,在图案左上角两侧的人物之上,似乎刻着一道奔腾的图像。相同的图案出现两次。
图5:乌兹别克斯坦图伊特帕遗址出土的公元6-7世纪粟特陶骨器1件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家博物馆藏
图5:粟特陶制骨器2件(局部)
在七至八世纪的粟特壁画中,经常出现由马、牛、羊、骆驼等偶蹄类上半身和鱼尾组成的有翼神兽。伊朗裔美国学者G. Azarpay最先将这类复合生物引入学术领域,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表专题文章对其进行讨论。鱼尾兽通常飞翔在国王、贵族、英雄或富商(有时是神,甚至恶魔)等显赫人物的头前或头顶周围。意大利学者M. Compareti指出,粟特艺术中的复合神兽,如带翅膀的狮子、带翅膀的狗或带翅膀的骆驼,与伊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farr”(波斯语,意思是与“光环”)。光环被视为美好世界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一种神圣力量和外在形象。它可以幻化成各种形状,象征着神的保护和祝福。《阿维斯塔》 第19章《扎姆亚德·亚什特》 称赞光环为“最美丽、最令人向往、最光荣、最强大的造物”和“高于一切的造物”。在琐罗亚斯德教的鼎盛时期,光环成为“天赐王权”的隐喻表达。长翅膀的鱼尾兽是灵光的化身,被赋予吉祥、神佑之意。此外,粟特壁画中的突出人物往往都是光头或火红的肩膀。这些特征也传达了与护身兽类似的含义:即对某人的赞美和赞扬。
光环的象征在粟特艺术中以丰富的形式出现。例如,在彭吉肯特壁画中,除了翼马和鱼尾兽(第25区12号)(图6)之外,象征荣耀或神圣祝福的神话物体还包括翼骆驼和鱼尾兽。 (第XXIV 区,1 号)。房间地址)、带珠鸟(XXVI 区28 号房间)、带环鸟(XXVI 区7 号房间)、以及至少两箱手持飘带的手(XXIV 区1 号房间和XXV 区12 号房间URL) )和其他图像。
由上可见,粟特翼鱼尾兽既出现在宗教陪葬图像中,也频繁出现在世俗语境中。
图6:Pianthikent XXV 区12 号房屋西墙南段线图。出土于塔吉克斯坦皮安蒂肯特遗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藏品。
3、鱼尾兽的溯源
鲸鱼座最著名的功能是作为希腊神话中海神涅瑞伊得斯的坐骑。它最早出现的神话场景是把海神涅瑞德当作他们的侄子。 —— 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最古老的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向特洛伊运送新武器。鲸鱼座也是海神夫妇波塞冬和安菲特里忒的骑兽和得力追随者。在大多数古典语境中,鲸鱼座代表希腊艺术家创造的一类神秘人物。在造型艺术中,它经常被描绘成一种复合生物,其标志性特征包括长而扭曲的鱼尾(或海豚的新月形尾巴)、爬行动物的躯干(通常有鳞状鳍)和奇异的头部。与其他希腊怪物不同,鲸鱼座不仅是真实动物各部分的组合,而且它的形象,尤其是头部,大多是虚构的。它的鼻子有狮子、狗、鱼、猪等形状,总是有一个皱巴巴的、上翘的鼻子和长长的耳朵。前肢通常是狮子腿或鳍状肢,有时借用它们的表亲海马体的马腿。这种海洋生物翅膀的独特表现可能是受到鱼鳍的启发。
历史上,最早将鱼尾与其他动物结合的想法可能发生在《创世史诗》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其形状是由巴比伦中期卡西特王朝(公元前1202-1188)的国王梅里奇仿制的。第一条线索已经开始出现在Melishpak II 的Kudurru(阿卡德语意为“边界纪念碑”)上(图7)。界碑上部雕刻着一只背负权杖的鱼尾山羊,象征着埃亚(苏美尔语中的恩基),来自深渊的淡水之神和智慧之神,具有辟邪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希腊文化,鱼尾兽的造型可能是从前者中汲取了灵感。但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鱼龙的规范外观和明确内涵是在古希腊形成的。
图7. 巴比伦国王梅利什帕克二世的黑色石灰岩界碑,约公元前1200 年。出土于伊朗苏萨。巴黎卢浮宫收藏。
鲸鱼还发挥着重要的陪葬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装饰价值。鱼尾兽的丧葬意义服务于特定的神话背景。根据希腊神话和古典作家的说法,冥府中有一条冥河流淌,死者需要冥府使者(psychopomp,古希腊语意为“灵魂的发送者”)的指引才能安全穿越到来世。鲸鱼经常被赋予地狱的属性,它不寻常的翅膀(尽管有时与鳍混淆)与驮兽的功能相匹配。因此,鱼尾兽被视为一种包含墓葬意象的图像语汇,广泛应用于与阴间有关的题材中。此类神话生物还包括海龙、海马、鱼马人鱼半人马、海狮、海狮鹫、海兔和美人鱼海卫一等。
Cetus随着希腊的殖民活动和罗马人的征服传入意大利半岛的伊特鲁里亚和罗马帝国,成为地中海文明圈流行的装饰品。正如其现实与虚幻交融的奇特外观一样,鱼尾兽也展现出多重内涵。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希腊世界的坟墓壁画、石棺和瓮上;它也作为纯粹的装饰元素,广泛用于服装装饰或瓶画(图8:1)。例如,它的头有时被用来装饰角。杯子或建筑石像鬼;鲸鱼座最知名的负面身份是仙女座故事中凶猛的海怪,描绘在公元前6 世纪的伊特鲁里亚陶瓶上(图8:2)。罗梅达帮助珀尔修斯杀死刻托斯的场景,海怪下方有希腊铭文“刻托斯”。鲸鱼座在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历史已有近一千年,其外观和功能并没有经历太大的变化。从古典时代晚期开始,鲸鱼座图像分别传播到西方和东方。在西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它被吸收为基督教墓葬艺术的一个元素,并获得了新的身份。鲸鱼座的形象被早期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用来代表旧约故事中的《圣经》 利维坦。这种像鲸鱼一样的海怪曾经吞掉了悖逆上帝的约拿。三天三夜后吐出来。在基督教后期,巨兽和约拿的故事经常被描绘在基督教石棺上(图9),寓意重生、复活和皈依。塞图斯还为罗马式和后来的艺术中地狱口形象的创作做出了贡献。使用希腊罗马鱼尾兽作为虚构怪物利维坦《圣经》的造型,是原始基督教艺术再利用古典图像的典型例子。
图8:1海洋女神骑鲸鱼座,坎帕尼亚红彩绘钟形广口陶罐
大约公元前4世纪。出土于意大利阿雷佐。阿雷佐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
图8:2个科林斯式黑漆双耳瓶,公元前575-550年,出土于意大利切尔韦泰里,柏林老博物馆收藏
图9:1 描绘约拿故事的石棺正面,出土于三世纪末梵蒂冈城墓地
梵蒂冈皮奥基督教博物馆
图9:2石棺正面浮雕(局部)约拿被利维坦吞下吐出
在东方,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三个世纪内,希腊艺术家创造的主题、风格和形象原则远远超出了亚历山大征服的地区和他的希腊和帕提亚继承者统治的地区。尤其是犍陀罗地区,在视觉文化上秉承着古典传统。犍陀罗石制成的圆形厕所托盘描绘了海洋怪物(图10),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这种半动物半鱼的形象大都遵循了鲸鱼的特征,只不过尾巴不是起伏的,而是多呈卷曲状和环形。他们有时以骑兽的形式出现在海女神或厄洛斯的陪伴下,有时则单独出现。傣砚的用途尚不清楚,但一定与其主题和形象有关,尤其体现了主人的财富和威望。一些学者将傣族砚台上的海兽与佛教丧葬仪式和来世信仰联系起来。这似乎佐证了鱼尾兽固有的冥界内涵。此外,鱼尾兽还用于建筑装饰。贵霜王朝(公元2-3世纪)夏都贾必赤古城出土的一件角饰,呈现出一种曲鼻、长颈、马腿、海螺状尾部的奇异翼兽(图11)。
图10. 犍陀罗滑石砚,描绘海神骑鱼尾兽,公元一至三世纪,出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
图11 贵霜时期刻有鱼尾兽的片岩角饰。出土于阿富汗古城卡佩什的Shotorak 修道院,年代为2 至3 世纪。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
在北印度贵霜时期的另一个文化中心马图拉也能找到鲸鱼的踪迹。坎卡利提拉遗址的门楣上雕刻着多只身着丝绸的鱼尾兽(图12),其风格显然与鲸鱼座一脉相承。有趣的是,门楣上三排新月形楣的两端还出现了另一种印度神话动物————摩羯座(makara,又称摩羯座)。摩羯座和酮在文学中有着明显的联系。古印度经典《毗湿奴法上往世书》(Visnudharmottara)记载了“makara-ketu”一词,而色欲之神Kamadeva则常被描述为“makara-ketana”,所以这一认定也得到了词源学观点的证实。摩羯座的主要功能是恒河女神的兽形载具(vhana)。它在形式和功能上与Cetus 非常相似。它们都有一个卷鼻子、一张大嘴、一条有鳞的鱼尾和宗教象征。希腊海怪极大地影响了印度和佛教艺术中摩羯座图像系统的发展,阿玛拉瓦蒂的佛教雕塑就证明了这一点(图13)。公元2世纪巴拉茹阿玛神庙入口处的仪式柱(stambha)的砂岩柱上刻着一只宏伟的神兽【图14】—— 一种具有狮子、鸟类和水生动物特征的混合生物印度学者J. Guy 认为,有翼狮鹫是从阿契美尼德文化借用的非印度元素。不过,这只锥尾狮所表现出的异域特征更接近于希腊鱼尾兽,应该是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元素结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自古典时代晚期以来,鲸鱼座就从希腊大陆“飞”到了欧亚大陆。后世的鱼尾兽形象不断地掺杂着地方因素,从冥界的形象到神赐福气或重生的象征。它服务于不同的神话信仰,深受当地人的青睐。
图12:1贵霜期红砂岩弧形顶峰,年龄约15年。信徒游行。出土于印度北方邦马图拉坎卡利蒂拉。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收藏。
图12:2 弧形天花装饰(部分) 丝衣骑鱼尾兽
图13 印度阿马拉瓦蒂遗址出土的阿马拉瓦蒂栅栏柱内侧浮雕大英博物馆藏
1. 阿马拉瓦蒂栅栏柱内上边缘的浮雕,2 世纪。右侧雕有有翼、有口的鱼尾兽。 2、栅栏柱内下缘浮雕(局部)。 3世纪。两端刻有摩羯座。
图14:马图拉罗摩神庙入口处仪式柱砂岩柱上的神兽,可追溯至公元2世纪,出土于印度马图拉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4. 翼马、鱼尾兽与中国四大神灵
回到石君墓中的鱼尾兽,还有一点不容小觑:那就是神兽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与龙、虎、象一起出现(见图1)。这个组合还有其他参考和具体含义吗?它与中国文化有何关系?我们不妨一一解读石殿基座四面的图像。
翼马、鱼尾兽、龙、虎、象组成四兽,让人想起“四神”(又称“四神”、“四象”、“四维”、“四象”)。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四兽”。 “等等)。四灵起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用来表示星空中二十八星座排列的图像图案。它们与方向的关联来自于古代天文学和军事阴阳理论的需要。关于四灵行军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礼记正义·曲礼上》,描述了四灵军旗号下的军队有序作战:“走,红鸟在前,玄武在后,青鸟在前。”左龙右白虎,大摇大摆在上,急欲防备其震怒。 ”汉初,四灵兽由左右晋升为东、西、南,故有《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将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分配给东、西、南、北四灵的形体形象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西汉中期以后,青龙、白虎、赤鸟的固定图案一直存在。由于表达了四宫、星辰、四时、四方的形象,并含有吉祥、灵性的内涵,四灵图案被广泛应用于铜镜、石雕、瓦片等。具有神奇功能的器物和礼仪建筑,成为汉至唐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四神形象的组合最早见于出土的铜酒炉。位于西安东郊的国棉五厂M6汉墓,年代为西汉初期。墓室壁画中的四神不仅是天空四个方向的具体体现,而且与其指定的方向相对应,具有校准方向的功能。它们还承载着趋吉避凶、镇邪克邪、守护和引导墓主灵魂升天的功能。
综上所述,龙、虎、象与翼马、鱼尾兽的并存可能与中国人的四神观念不谋而合。这种四兽配置与传统的四灵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朱雀和玄武,而出现了大象和鱼尾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替换呢?答案必须从两者的文化内涵来探寻。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在研究“四子”传说时指出:世界上有四个儿子,又称“四爷”,即“人主”中国皇帝、“象王”。主”印度君主,“包主”是波斯王或福临王,“马主”是月氏或突厥王,分别统治东、南、西、北。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人一直视大象为吉祥动物。佛教和大象的起源都在中国南方的印度。由此看来,来自印度的大象应该给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南方又增添了一层象征意义。世君墓中四兽中的大象可能取代了四灵中的南红鸟。相应地,如果“四子”传说中用马来指代属于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那么马头鱼尾兽很可能就是北象——玄武的替代品,并被赋予北方猛兽的象征。意义。翼马、鱼尾兽和玄武在结构和职责上有很多共同点。虽然玄武初期就出现了单一的龟身,但西汉中期以后,龟与蛇的组合逐渐成为其主流形象,其根本属性也是复合神兽。按照中国古代的阴阳观,龟为阴虫之长辈,其性为阴;龟为阴虫之长辈,其性为阴;而蛇在汉代一直是邪恶的化身和鬼怪的象征,可以通行阴间。龟和蛇都有在地下洞穴冬眠的习惯,这使它们与地下和阴间联系在一起。据此,古人用龟蛇玄武岩来代表阴间或阴间,是非常恰当的。这也与鱼尾兽原本的冥界含义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河南永城石源梁王六脉墓中发现的四神云图中(图15),有青龙、白虎、赤鸟,但没有玄武的“蛇缠龟”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形状像海马或鱼的怪物。此兽的外貌与鱼尾兽有些相似。是否受到外来影响还需进一步分析。总之,长翅膀的马尾兽承载着死者的灵魂进入阴间,这完全符合中国中世纪墓葬中四灵引仙的寓意。它们都是为了追求永生和复活的目的,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龙、虎、象、鱼尾兽组成的四兽序列,可以理解为四灵的变形,既保持着方向的联系,又承载着守护、升天的功能。
图15:河南永城石源西汉梁王(公元前137年)墓顶壁画,河南博物院藏
五点结论
用户评论
﹏櫻之舞﹏
哇,李思飞老师的这篇论文太有深度了!我一直对中世纪琐罗亚斯德教中的鱼尾兽形象很感兴趣,这篇文章正好解答了我很多疑问。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看了李思飞老师的文章,对“护身兽”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老师能继续深入研究,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这篇论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中世纪的鱼尾兽形象还有这么多学问。李思飞老师的研究真是一丝不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难懂。不过,我还是尽力看完了,李思飞老师的功底真的很扎实。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李思飞老师的文章让我对琐罗亚斯德教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鱼尾兽的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态的妖孽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世纪的艺术和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李思飞老师的见解真是独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看了李思飞老师的论文,我对中世纪琐罗亚斯德教的鱼尾兽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篇文章真的很值得一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李思飞老师的研究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类似的研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这篇论文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李思飞老师的学术态度值得敬佩。希望老师能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对琐罗亚斯德教不是很了解,但是李思飞老师的文章让我对这门宗教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鱼尾兽的护身形象。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李思飞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老师能继续深入研究,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读完李思飞老师的文章,我对中世纪琐罗亚斯德教的鱼尾兽形象有了新的理解。这篇文章真的很不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这篇文章的翻译有点难懂,不过还是能感受到李思飞老师的用心。希望以后能有更易读的版本。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瞒我瞒
李思飞老师的论文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鱼尾兽的护身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对琐罗亚斯德教的鱼尾兽形象一直很好奇,李思飞老师的文章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李思飞老师的研究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李思飞老师的论文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类似的研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鱼尾兽的护身形象,太有创意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李思飞老师的这篇论文让我对琐罗亚斯德教的鱼尾兽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