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皇室陷入了人口稀少的尴尬境地。除了德仁天皇父子之外,家里只有三名男性。一位是年近六十的皇弟秋筱文仁亲王,一位是文仁亲王的儿子、备受争议的“独苗”久仁亲王,还有一位是年过八十、年事已高的皇叔正仁亲王。严重的健康状况。
瘦弱的日本皇室
关于王位继承问题,日本政府几年前提出了两大计划:“女皇室成员婚后仍留在皇室”和“老皇室成员以养子身份恢复皇室地位”,但至今仍未有进展。取得了可靠的结果。
在年轻一代的皇室成员中,德仁天皇的独生女爱子公主一直以品行优良、学业出色而闻名。尤其是成年后两次公开露面,每次都收获了更多的粉丝,支持率一路攀升。
《每日新闻》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民众反对久仁亲王继承王位,80%的民众支持爱子公主成为“女王”。
久仁亲王(左)与爱子公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反正日本天皇没有发言权,谁来继承这个位置也不都是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皇室从何而来?日本天皇能“说了算”吗?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日本天皇”从何而来?
相比我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比较频繁的朝代更迭(延伸阅读:痴迷于战斗的成吉思汗后裔是如何灭亡元朝的?),日本皇室一直以来被称为“万世一脉”。
学术界认为,日本皇室之所以如此“长寿”,与其古代的神话体系密切相关。
1)日本的“创世神话”
根据《古事记》年的记载,日本民族起源于父神“伊邪那岐”和母神“伊邪那美”,也是前者的亲生姐妹。其“创世神话”的梗概大致如下:
当大地像油脂一样漂浮时,众神命令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加固大地,并授予他们天之矛。
两人来到悬浮在天地之间的天浮桥后,将天枪插入下方的浮物中,来回搅动,然后将天枪举了起来。
于是,“海水从矛尖滴下,积聚凝固,形成一座岛屿,玉能齐鲁岛”。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
很快,两人下岛,建造了天柱,建造了八旬殿。作品完成后,家木问家波:“你是如何成长的?”后者回答说:我的身体长大了,但有一处还没有结合。
于是,家凪下令道:我的身体已经完全长大,但有一处是多余的。不如用我剩下的空间,填满你的朱鹤位,创建一个王国如何?井南美琴回复: 好的。 ”
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了日本的各种神灵,其中包括天皇的始祖、被称为“太阳女神”的天照大神。
日本古代绘画中的天照形象
2)皇帝血统的诞生
据记载《日本书纪》,天照之孙琼琼地尊下凡后,与木花启业姬在九州日向高千穗峰生下三名子女,分别为槚崎命、彦命、彦法多美命。小朋友(延伸阅读:草木兴衰:日本樱花的内涵是什么?)。
供奉“木花梅姬”的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
其中,炎火火中三尊与海神的女儿丰玉姬结婚,并生下儿子草薙宇兵卫。丰玉姬得知丈夫监视自己生产后,羞愧难当,逃入大海,再也没有出现。结果,沛沛草威被姑姑于宜吉收养。
草薙宇兵卫成年后,与由姬生下了护生、稻波、大沼、若尾沼四个孩子。
其中“若沼明”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据中国历史记载,神武皇帝在周熙王时期(公元前682年至公元前677年在位)左右即位。
但考虑到相关历史悠久,相关记载涉及大量神话,很难确定其准确性(延伸阅读:阅读笔记:长白山为何成为朝鲜的“圣山”?)。
事实上,一直到九世开化天皇,每一位天皇虽然都有自己的年表,但没有其执政的记录,故名“八世史”。
古画中的神武皇帝
日本第十代天皇“宗御神天皇”是日本迄今为止第一位拥有考古文物的天皇。据记载《日本书纪》,他出生于公元前148年左右,汉景帝时期。
书中还记载,他即位第五年,即公元前92年左右,日本列岛爆发大规模瘟疫,造成多人伤亡、流离失所。一些地区还爆发了大规模叛乱。
次年11月,走投无路的宗神天皇不仅亲自祭祀了80万神灵,还先后建立了天社、国社、神社和神户。相传,祭祀仪式过去不久,疫情就逐渐平息。日本学界认为“神道教由此应运而生”。
素真天皇图案
与萨满教类似,神道教历来以多神信仰着称,号称拥有八十万神、八百万神、一千五百万神,但一直以“天照”为主神。这意味着身为天照后裔的日本天皇成为了他的“派往世界的代表”(延伸阅读:本文概述:“治愈系”文化为何在日本如此盛行?)。
当然,关于日本天皇的种种传说,也不排除早期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权稳定的需要而刻意捏造的可能性(延伸阅读:“蒙古圣祖”成吉思汗为何如此》,中亚总有准备?受人尊敬?)。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此以后,天皇正式成为日本的“国家象征”。
神道建筑
3)长期“名存实亡”
但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天皇的活动空间都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基本上只能从事与艺术、学习或宗教相关的工作。他的权力和权威都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就连“皇帝”这样的至高头衔也被禁止。
镰仓大佛建于1252年,被誉为日本国宝,具有镰仓时期流行的宋代佛像风格。
对此,东京大学渡边宏教授在撰文中指出:
自顺德皇帝(1210-1221年)起,直至1840年孝月天皇(1779-1817年)谥号复活为止,天皇的谥号生前或死后均未曾使用过。
他们在位时,通常被称为“进历”、“进忠”、“皇帝”、“建”、“主”等。退位后,被称为“咸东”、“新元”、“本”。他去世后,又被称为“后水王院”、“樱花町院”、“桃园院”等。
但无论怎样,弑君的幕府将军们仍然不敢冒着世人不认可的风险,弑君“取而代之”。相比之下,福泽谕吉提出的所谓“天皇至上、将军强大”的二元结构论,实质上是近代日本“皇史观”确立的产物(延伸阅读:对此的概述)文章:福泽谕吉为何要坚持“脱亚入欧”?
庆应义塾大学校园内的福泽谕吉雕像
2)神秘的天皇“登基仪式”
日本新天皇登基时,通常要举行两大仪式,即“正殿即位大典”和“大尝祭”。
所谓“即位大殿”,实际上就是“即位大典”。 1990年,日本各大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明仁天皇的“正殿即位大典”。
明仁天皇在“正殿即位典礼”
2019年10月22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正殿即位典礼”在东京皇居举行。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邀请了194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国家元首、王室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此外,王室成员、权力首脑、州长等2000余人出席了仪式。
更有趣的是,德仁天皇讲话结束后,时任首相安倍晋三(1954-2022)宣读了一条名为“生日祝词”的贺词,并率领群臣三声高呼“万岁”。
安倍晋三与德仁天皇高呼三声“万岁”
1)什么是“大厂节”?
与全面向公众开放的“即位大典、大殿大典”相比,“大昌节”显得十分神秘。原因很简单。 “大场节”的一切相关习俗、具体仪式和程序,严禁外人记录或传播。因此,外来者和学者只能通过不完整的古代文献进行详细分析。
所谓“大昌节”,字面意思就是“请天照到人间来品尝新收割的稻米”。除了极少数神职人员外,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所有人员都不允许参加这种神秘的祭祀仪式。
“海洋祭”所用的“祭神”大米必须是在皇帝自己的田地里种植的,从播种到收割都会有比较神奇的宗教仪式。
参加“大场节”的神职人员必须经过各种严格、复杂的选拔;此外,整个祭祀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古老的占卜方法来最终确定和实施。
明仁天皇出席盛大品酒节
传闻新登基的皇帝只有在完成“代昌节”后才能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在具体的祭祀过程中,“天照实际上会出现在新天皇面前,亲自为新天皇完成类似于启蒙仪式的秘密仪式”。
新皇帝完成“大品节”后,“他的容貌和声音都会慢慢改变,半年后就好像彻底脱胎换骨了”。
“大鸟祭”的举办地是伊势神宫,它是神道教的总宫,也是供奉天照大神和“八多镜”的地方。在日本,伊势神宫是最神圣的神社之一,参观仅限皇室成员和一些高级宗教人士。
此外,每隔20年,伊势神宫必须依靠古老的方法在另一块土地上重建神社并移动节日。这就是“式年志宫”,下次重建将在2033年。
根据日本“习惯法”:如果新天皇的“正殿即位典礼”在7月之前举行,那么“大昌祭”将在同年11月举行; 7月后举行“大殿坐床大典”,次年11月举行“大昌节”。
伊势神宫(之一)和“八方镜”
2)“大场节”全过程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了疑似裕仁天皇参加大地祭的记录。当然,我对记录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仅供大家参考。
“海洋节”正式开始前,将开展歌舞表演、神道风味宗教仪式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深夜,新天皇身着白色丝绸祭服,在指定神社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以三座木造建筑为中心的神社大殿,开始沐浴,然后进入雪殿和主基殿。屋内有一张长方形的床、一个宝座和一套被子,正式称为“真床被子”。
伊势神宫
天皇来到床边,裹上被子,蜷缩在床上,等待与天照的“神灵”合一。同时,宫外还举行附属仪式“延禧大典”,包括奏乐、唱歌、跳舞,祈求神灵。这些都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仪式。
仪式结束后,天皇“面对”天照,坐在宝座上,向天照供奉食物和饮料。在厚重严密的帷幕背后,新天皇正式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进化”,继承了天照的“神性”。
“大场节”仪式结束后,所有与仪式相关的设施都将被拆除,不留痕迹。
伊势神宫内
3)近代的日本天皇
1853年无疑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节点。今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迫使日本开放贸易。这就是“黑船事件”。
1854年,双方签订了一份《日美亲善条约》的不平等协议。随后,英国、沙俄、荷兰等大国也效仿美国,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即《五国条约》,横滨也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至此,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孤立状态被彻底打破。
日本建国后,各国商船抵达横滨
随着1863年“说战”和1864年“马关战争”的接连失败,日本各界对西方列强的综合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掀起了“尊王拒夷”运动。与此同时,长期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之外的日本天皇也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日本幕松
1)孝明天皇的神秘死亡
从一些文献来看,明治天皇的父亲孝明天皇虽然是一个“整天在寺庙里祈求上帝保佑帝国”的纯粹排外主义者,但他似乎“更倾向于与幕府合作,努力工作”。共同驱逐外国人。”出去”。
显然,他的选择并不符合京都贵族贵族以及叛乱派的利益。于是,1867年1月30日,在幕府彻底被推翻之前,孝明天皇就神秘去世了。
孝媚帝画像
对于孝明天皇的去世,亲眼目睹封建王朝被推翻、后来升任枢密院顾问、陆军中将的长州藩武士三浦五郎(1847-1926)在《他的日记:
说白了,如果先皇(高明天皇)还活着,维新就不可能实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孝明天皇死后,不到15岁的陆仁亲王即位。 10月,萨摩藩、长州藩等叛乱派代表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共同推翻德川幕府。
12月,他们成功发动政变,胁迫朝廷颁布《复辟王政大令》,宣布成立“以皇帝为中心”的维新政府。 1869年5月,维新政府在“戊辰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成功统一国家。
明治天皇年轻时
2)“皇帝制度”正式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改良派分为民族主义派、工业化派、民主化派等多个派别,各派别有着截然不同的建国愿景。简而言之,改革政府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此外,由于国力薄弱,改革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曲折。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维新领袖们,充分发挥了群体的智慧和才能,逐步为日本构建了新的国家制度(延伸阅读:文章概述:明治维新为何如此)成功了,但1898年的维新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明治维新几位主要领导人,左起:木户隆义、山口直义、岩仓朋美、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
1871年,光复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
1873年,实行“内政优先”政策,以西乡隆盛、板垣泰辅为首的“朝鲜征服党”相继辞职。
1877年,“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领导的士绅叛乱被成功镇压,进一步巩固了维新政府的统治基础。
1881年,萨摩藩、长州藩大臣发动“明治十四年政变”,颁布《设立国会敕令》,成功化解了政治危机。他们还承诺“在1890年之内召开国会”。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成功颁布,次年召开第一次“天皇国会”。至此,帝国立宪国家制度正式确立。
宪法颁布仪式图(东京都图书馆)
3)明治宪法中天皇的权威
对于改革政府来说,“它肩负着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国际地位上的独立,二是社会发展上的文明”。
这意味着明治政府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制定者在权衡多方利弊后,在深入参考普鲁士宪政政治的基础上,决定将“万世一统”的天皇制定为“国家制”。经验。 “宪政”被确定为巩固国家制度的形式和手段,最终建立了有别于任何其他欧美国家的宪政制度。
伊藤博文也是日本第一任首相
1889年颁布的《帝国宪法》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权力,处于政治制度的顶端。
例如,宪法第一章是“天皇”。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永系天皇统治”。第三条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拥有全面权力”。统治权”。
此外,这部宪法还规定“天皇拥有行使立法权、召集帝国国会以及命令其开、闭、停、解散众议院等一系列特权”。
明治天皇及其家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光复政权并不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皇帝专制制度。正如伊藤博文所说:
最高统治权是主权主体,按照宪法规定行事是主权职能。没有实质,就会输给专制;没有实质,就会输给专制;有用则失于懈怠。
因此,明治宪法对天皇的权力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在立法层面,“天皇经国会批准行使立法权”;在国家层面,“天皇需要辅政大臣辅佐,所有有关国家事务的法令和其他法令都必须经辅政大臣会签”;在军事层面,“天皇必须依靠相关负责大臣以及参谋长和海军司令长官的辅助翼”。
总之,皇帝虽然名义上拥有“神圣而无上的权力”,但他并不具备不受限制地直接行使这一权力的可能性。原因很简单。改革政府官员一致同意:
皇帝与国家权力和自身地位的关系,不应该是中国皇帝客观的、物质的控制,而是无形的、崇高的精神控制。
明治天皇的住所
因此,日本的治理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有权威的天皇——名协调国家事务的宗族长老,政党和军部——名普通民众”。
第一级是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但不掌握实际政治权力;第二级是协调国家事务的封建元老、政党和军部。相互制约的三种势力利用皇帝的权威和舆论来争夺或控制政治统治地位;第三层是人民,属于被统治阶级,但会通过舆论和实际行动对实际政治进程产生影响。 19世纪末的日本国会
因此,即使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裕仁天皇虽然出席了十几次“皇会”,但“他在会上一般不讲话”。
资料显示,他只在两次“钦定会议”上发表过比较积极的讲话,一次是关于“226事件”,一次是接受《波茨坦公告》(延伸阅读:补充: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
日本裕仁天皇召开天皇会议
4)近代日本政府的运行逻辑
坦白讲,天皇“形式上掌权”、“实际政治生活中执政而不执政”的现状,给近代日本的政治实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当然,当时的人们不必担心日本出现权力真空。
如前所述,在明治宪法体系下,出现了三股相对强大、相互制衡的政治力量,即藩主、政党和军队。
这三种政治力量与其说是“天皇的助手”,不如说是影响日本政局的神经中枢(延伸阅读:一篇文章摘要:日本为何老是更换首相?)。
宪法颁布仪式图(东京都图书馆)
1)什么是长老力量?
所谓“藩主”,主要来自维新初期强大的西南诸侯,即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其中以长州藩、萨摩藩最强。
明治维新过程中,大部分政治家、军事家和各级官僚都出身于这四大强大的封建领主。
1889年11月1日,明治天皇向长州藩出身的伊藤博文和萨摩藩出身的黑田清隆颁布了“优待长辈”的法令。至此,“老兵团”正式诞生。
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
要成为“长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维新创始人、萨丘氏族首领、曾担任过宰相等核心职务,并受到过“族长优待”及“拥护大政”谕旨。
资料显示,从1889年第一批“元老”的出现,到1937年最后一位元老西园寺弘坊因身体原因主动推掉“推荐新首相的责任”,元老政治一直在上演。在日本政坛发挥着重要作用。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活跃了半个世纪。
伊藤幸雄作品《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 封面
2)政党是如何产生的?
日本的政党在明治时期也出现了。 1874年,维新功臣之一板垣泰辅等人创立立志社,次年更名为爱国会。
1880年,爱国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为“议会联盟”; 1881年,板垣泰介创立了以自己为领袖、立足当地农村、崇尚自由主义的政党“自由党”。
板垣泰辅铜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党的力量显着增强。但在明治时期,根本不可能与封建宗族长辈的权力抗衡。
进入大正时代后,随着民主运动的兴起,政党的政治影响力迅速增强,进而开始了谋求政治主导地位的探索。
1913年兴起的第一次立宪运动成为大正民主运动的起点。
其主要目标是在明治宪政制度范围内减少参议院、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特权阶级的权力,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范围,最终使议会和政治政党是政治的中心。这次护宪运动,对封建领主和军队造成了严重打击。
成田龙一《大正民主运动》
1918年爆发的“大米骚乱”导致寺内正树内阁下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圣阳会会长原庆为首的新内阁。
1924年,在第二次立宪运动的背景下,成立了三派内阁,以维护宪法。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众议院第一大党领袖组建党柜成为常态,政党势力获得政治主导地位。
然而,元老们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政党和内阁的做法仍然取决于掌握“首相请愿权”的西园寺弘坊长老的个人判断。
西园寺公望担任第12、14任国务总理
1930年,日本政府不顾兵省的强烈反对,强行签署了《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号,导致双方发生激烈争执。
与此同时,以军队和右翼势力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对客观存在的“政党财阀勾结、政党内部腐败、国家懦弱无能”等弊病进行了激烈的说辞。外交领域。”攻击。
同年11月,被斥为“国贼”的首相滨口悠之在东京车站被右翼分子刺伤。最终于次年8月因重病去世,政党政治遭受沉重打击。
1932年5月15日,海军激进分子山岸宏、三上卓等人对首相官邸发起闪电袭击,枪杀了时任首相犬养武。这就是著名的“5月15日事件”。至此,政党政治宣告彻底崩溃。
滨口悠之(左)和犬井武
面对急切的军事阶层,老西园寺弘坊只能推荐海军上将、前韩国总督斋藤稔担任新首相。
5月26日,军方、官僚、政党均衡参与的“民族团结内阁”正式宣布。然而,随着军国主义思潮的蔓延,“政党逐渐远离政治权力,而军队的政治话语权却不断加强”。
斋藤稔内阁合影
3)军队的崛起和日本的崩溃
与政党一样,军队也是在明治时期形成的。维新初期,基于防止军事集团干涉政治的需要,陆军总长山形有友制定了《军令》,要求士兵不参与政治,同时绝对服从天皇和纪律。
1882年1月4日,明治政府以“天皇之名”颁布了《军令》,进一步论述“天皇必须维持军事权力,士兵必须遵守忠、礼、勇、信、信”。质量。”内容。
“九老”之一的山形有朋,堪称“日本陆军之父”
事实上,明治时代的军事领袖,都是经过战场磨练的封建宗族的老兵。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仅仅凭借资历和影响力就能掌控军队。
所以,至少在这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军队不听指挥的结构性问题。
然而,随着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加剧,军队规模的不断壮大,军事集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军事界形成了独立的利益集团,中央机关是军事部门。
日本大本营讨论入侵中国的计划
在政党政治盛行的大正时期,军队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然而进入昭和时代后,由于党内阁未能有效解决棘手的内忧外患问题,一些年轻士兵提出了“建立军部为中心,将国家置于军队控制之下的想法”。 ”
于是,军队以明治宪法中的“司令权独立”为基础,屡次对政党、商界、高官发动暗杀或武装政变。
“九十八事变”爆发后,战争部长在处理事件、退出国际同盟、公开谈论中国政策等方面日趋强硬。
1932年发生的“五一事变”,大大增强了陆海军部长干预政治、排除政党的呼声,进一步扩大了军事部门的权力。
滨口幸男遇刺身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方的权力发展到“可以直接干预总理和兵部部长候选人的推荐”。无论是政党还是元老都无法有效遏制军事力量的崛起。
1937年,老西园寺弘坊因身体原因决定退出政坛;与此同时,政党势力也在军方的猛烈进攻下失去了铠甲。
1940年,所有政党解散,后改组为大正一赞会。至此,日本走上了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东条英机在华北战场
5)尾声
二战结束后,裕仁天皇发布了《人间宣言》,正式宣布自己“从神回到人”。
1989年1月,裕仁天皇“去世”。次年11月,明仁天皇即位。资料显示,他共出访过31个国家和地区,并于1992年访问中国并参观了北京故宫。
明仁天皇携夫人参观紫禁城
资料显示,每逢二战十周年,他都会主动出国,参加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这无疑大大改善了外国人,尤其是二战受害国民众对日本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自1978年靖国神社开始“共同供奉甲级战犯”以来,他以皇太子身份曾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再也没有踏足过这里(延伸阅读:抗战77周年)战争失败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有多少日本人还怀念靖国神社?)
有着二战记忆的他,对于过去的历史始终抱有非常坚定的态度。例如,明仁天皇在2015年元旦讲话中明确表示: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许多人在那场战争中丧生。借此机会,充分研究从满洲事变(9月18日事变)开始的战争历史,思考未来的日本应该是什么样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德仁天皇和他的妻子在仪式上
2020年8月15日,即位不到一年的德仁天皇不仅参加了在东京日本武道馆举行的“国家战死者追悼仪式”,还在致辞中表示:
用户评论
ˉ夨落旳尐孩。
我一直觉得日本天皇的所谓“永远的血统”只是个幌子,看他现在这态度,好像也没那么坚定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是啊,感觉现在的天皇更像是个摆设,言出必行这种事,可能只存在于传说里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感觉天皇的权力越来越边缘化了,所谓的血统,不也是为了维护这个国家的形象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永远的血统”听起来很牛,但现实是,天皇的权威已经大不如前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我觉得天皇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毕竟他代表着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久爱不厌
言出必行?我看他倒是挺会回避责任的,这血统也就那么回事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日本天皇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权力似乎越来越受限,永远的血统真有这么可靠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日本天皇的形象一直很神圣,但这次的事情让我开始怀疑他的决心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永远的血统”听起来很美,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天皇能行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感觉现在的天皇更像是个象征性的存在,真正的权力早已落入他人之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日本天皇的历史使命应该是引领国家走向更好的未来,而不是躲在幕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言出必行?我觉得这个词对天皇来说有点奢侈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我对日本天皇的所谓血统表示怀疑,毕竟现实中很多承诺都没有兑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恍
感觉天皇的地位虽然很高,但他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小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忆未来
永远的血统?别逗了,现实世界哪里有那么多永远的东西。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日本天皇的权力似乎被削弱了,这所谓的血统,到底还有多少实权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我觉得天皇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而不是仅仅做个摆设。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言出必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行动上的改变,而不是口头的承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日本天皇的所谓血统,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文化传承,而非实际权力的保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