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九色鹿》与文字、图像创作完成的对比研究
1.起源:一个跨越二十年的动画梦
《九色鹿》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由于政治因素,该计划被终止。其生产从立项到最终竣工,历时20多年。
作为中国动画元老之一,钱家骏的经历堪称传奇。 1935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我国现代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颜文亮。苏州美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开设动画专业的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动画师。毕业后,钱家俊历任南京励志社美术部主任、重庆市教育影视学会会长、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南国动画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美术科科长。始终走在动画创作和教学的最前沿。 1940年,钱家骏带领20余名年轻人创作了抗战时期的抗日爱国漫画《农家乐》,深受观众启发。新中国成立后,钱家俊回到母校苏州美术学院任教动画。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钱家骏带领学生北上,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今北京电影学院)。 1953年,钱家俊等老师受特威邀请,与他的8名学生一起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电影组,担任导演、总技师。代表作品有《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一幢僮锦》、《牧笛》(与特伟联合导演)等。
《九色鹿》 对于钱家俊来说,这是一部在他心目中具有非凡地位的作品。早在1958年初,《九色鹿》就已投入创作,可惜因政治动乱而夭折。当时,钱家骏组建了一个摄制组。据剧组成员之一蒲家祥介绍,他们去北京搜集资料的时间为《九色鹿》,有空就去公园写生鹿。收藏家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这是一个严冬。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我的手冻僵了。我随身携带的相机也冷得无法按下快门。我只能把它捂在怀里。如果我想拍照,可以暂时拿出来。拍完照片后立马捂在怀里[1]。采访结束返回上海后,剧组还进行了角色设计和动作测试。然而《九色鹿》生不逢时。 1958年5月,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九色鹿》、《傀儡片《学仙记》等多部电影停拍。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持续了20多年。
通过仔细比对1958年第3期出版的《上影画报》剧组剧照,可以发现,《莫高窟第85藏库图》中贴有一张:《九色鹿》(晚唐)工作室墙。在设计图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右边的女形与第61窟莫高窟非常相似:《鹿母夫人故事》(第五代),所以在1958年,虽然没有钱家军带领的记录剧组到敦煌考察写生,但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女供养人像》的故事不仅来自敦煌,而且大量的造型设计参考来自敦煌壁画。 1980年代初期,《九色鹿》重启后,钱家俊仍然以敦煌壁画为创作蓝本,与剧组成员一起前往敦煌采集作品。
1958年,钱家骏与《九色鹿》主创人员研究造型和电影风格[2]
莫高窟第85窟:鹿娘娘故事(晚唐)[3],这张图在上图中钱家俊的头顶。
莫高窟第61窟:女供养人物(第五代)[4],这个人物与上图中《九色鹿》摄制组整理的最右边的人物相似。
时间来到了1980年,钱家俊已经64岁了,即将退休。出于对老同志意愿的尊重,厂里询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钱家骏当即提出“我还是想把《九色鹿》拍成动画电影”[5]。毕竟十年文化浩劫才刚刚过去,厂领导对很多问题的把握还犹豫不决。他们一开始不置可否,后来就同意了。
当年6月,剧组核心成员前往敦煌历时23天,学习临摹大量敦煌壁画。在敦煌学习期间,钱家俊、胡永凯(人物设计)、冯建南(背景设计)一致同意影片的美术风格以敦煌壁画为蓝本。高窟北魏壁画风格。返回上海后,钱家骏带领胡永凯、冯建南完成了影片中的人物设计、背景设计和分镜画面设计。 1980年8月,戴铁郎加入团队,担任钱家军的副手做后续创作工作,特别是协助钱家军在原动画中完成导演工作,并与原画设计等部分剧组成员一起工作。摄影、构图。敦煌等地之行历时半个月左右。此外,为了使片中九色鹿形象的动画表现更加生动完美,钱家俊特地向工厂申请聘请了曾与《九色鹿》合作、擅长画动物的杜春福。提升剧组原创动画实力。杜春福加入团队后,与动画设计师一起前往九华山、杭州鹿场写生、采集。
2、创造:从佛业轮回到大爱无边的价值
《骄傲的将军》 本生经故事起源于佛教。目前常见的翻译有两种。一是三国时期吴地月氏之谦译的《九色鹿》;另一本是三国时期康僧徽译的《:010》。 -30000。漫画基本沿袭了支谦翻译的《佛说九色鹿经》的故事内容:
过去,菩萨身为九色鹿,发九色,角洁白如雪。他常在衡水河边吃水吃草,常认识一只鸟。当时,水里有一个溺水者,他随水流漂了下去……鹿救了它。溺水者下地绕着鹿走了三圈,向鹿磕头,乞大家为奴,给使节提供物资,采集水草。陆炎: “我不需要你,我们各走各的路吧。那些想要报恩的人永远不要知道我在这里。如果有人贪我的皮,他们就会来杀我。”于是诸人受教而去。当时,国王的妻子夜里躺着,梦见九色鹿,毛色九色,角洁白如雪,所以病不起。妻子告诉国王:“我梦见九色鹿。我想得到它的皮做床垫,想要得到它的角作为拂柄。国王应该给我找到它。如果国王找不到它,我就会死。”国王分裂了国家。为政,赐大量金银招鹿。溺水者心中生恶念,谓九色王为鹿所位,故溺水者脸上出现麻风病。国王率领军队到恒河寻找鹿。当国王的士兵看到鹿时,他们拉开了弓,试图射箭。鹿讲述了国王救落水者的故事。 “此时,我投水而去,不顾生命危险,将这个人抬了出来。我不应该遵循道,人无复发,不如在水中抬一棵浮树。”国王听了鹿的话,非常羞愧,责怪人们的言语。 “你受了别人这么多恩情,为什么要杀他?”于是国王立即向王国发出了命令。 “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赶走这只鹿,我就杀了他。五个部落。”然后鹿和人就安详地去世了。 [6]
这是一个关于释迦牟尼前世化身鹿王,善行世间的故事。该漫画的文学剧本是1955年应美国电影制片厂之邀由敦煌专家潘结子撰写的[7]。项目重启后,钱家骏和几位主创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现实,淡化了故事中的因果报应、轮回元素,转而把重点放在九色鹿助人救人的故事上。爱的精神歌颂了九色鹿真、善、美的高尚情操。结果,进行了以下修改:
首先,增加了九色鹿在沙尘暴中拯救波斯商队并热爱身边花草鸟兽的情节。被一群小动物救起后,九色鹿误叫了九色鹿:“妈妈,妈妈!”该剧预示了《九色鹿》的伟大爱情精神,也为其后两次救助落水者提供了情感基础。
其次,溺水者的身份设定。《六度集经》和《修凡鹿王本生》中没有明确提及落水男子的身份。在漫画中,他被设计成一名捕蛇者。从故事情节来看,捕蛇人去森林捕捉落水的蛇,九色鹿救了他。他在森林里的一个池塘里,非常真实,也很合理。
第三,提醒九色鹿的朋友在《佛说九色鹿经》中并没有明确提及,但在《佛说九色鹿经》中,提醒九色鹿的是乌鸦[8],国王带着一大群马来了山谷把它围起来。在漫画中,为了避免与中国民间习俗中的乌鸦产生不祥的联系,名字被改为黄莺。
四、九色鹿见王姿。《修凡鹿王本生》中没有明确提及,但在《佛说九色鹿经》中,九色鹿跪下磕头,向国王讲述救人的故事。在印度和我国新疆克孜尔的同题材浮雕和壁画中,九色鹿也都是跪着的姿势。漫画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加工手法。九色鹿呈站立姿势,凸显九色鹿的威严。
第五,增加九色鹿明知有骗局,仍冒险救人的情节。《修凡鹿王本生》,是九色鹿启蒙王,显然有佛教意义。漫画中改成了捕蛇人为了引诱九色鹿而故意落水尖叫,但九色鹿在黄莺的再三警告后毅然将其救起。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立足初善的情感升华,感动了国王和将士,唤醒了国王,激起了百姓对捕蛇者无视天意的无耻行为的共同愤怒。利益而忽视正义。
总之,经过修改,动画片《佛说九色鹿经》的主题旨在教导人们善良,心中有大爱,崇尚真善美,树立社会共同价值观。这样的修改也得到了厂领导的支持。
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北魏)[9]
剧本获批后,当年6月初,剧组开始筹备。钱家俊带领胡永凯、冯建南、王一妮(微景)、靖江(福建电影制片厂实习生)一行五人,从上海出发,途径北京、兰州、嘉峪关等地,最终抵达敦煌。在敦煌,他们克服了水土不服、住宿条件差等问题。从日出到日落,他们马不停蹄地工作,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据冯建南回忆,当时的条件非常困难。临摹壁画时,颜料短缺。比如土黄色颜料没了,他就用敦煌黄土加水调和颜料。纸张很容易损坏,所以他用韩国纸代替,韩国纸坚固耐用。色彩可涂得厚重,足以表现敦煌壁画的厚重;洞内没有光线,他就在洞口铺上韩纸,反射阳光,照亮壁画。就这样,他们在敦煌度过了23天的绘画时光。结束敦煌之行,我们绕道乌鲁木齐等地参观当地博物馆、收集资料、调查民俗风情。整个收集过程大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回到工厂后,钱家军带着胡永凯、冯建南绘制了224个分镜,完成了分镜工作[10]。 8月初,剧组正式组建。
当年8月,戴铁郎加入该团体。入团后,戴铁郎带着原画设计、绘画、摄影、作曲等人再次前往敦煌采集音乐。据同路人卢成发回忆,整个采集民歌的行程大约持续了半个多月。从上海出发,先到敦煌。他们在敦煌呆了一个多星期,恰逢中秋节。他们一大早就进洞观摩修行,晚上回到敦煌研究院招待所,一起讨论学习。 [11]
参观完敦煌壁画后,一行人又前往成都观察梅花鹿的奔跑、跳跃、卧倒,为影片中九色鹿的动作设计拍摄素材。他们在鹿场观察、拍摄、画了许多鹿的动态写生。
当年10月,杜春福受钱家军邀请加入团队,与动画设计团队一起前往九华山、杭州鹿场采集、写生。他们还画了大量关于鹿的素描,为电影的绘图做准备。
在整个影片的绘制过程中,原作动画团队经常抽出时间去上海动物园西郊写生,熟悉鹿的各种姿势。
1980年《修凡鹿王本生》动画设计团队前往安徽九华山途中合影(谷子仪提供)
经过八个月的努力,1981年4月,《修凡鹿王本生》剧组完成了近2万部原创动画、200多个背景。之后,钱家俊和冯建南陆续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处理和调整。最终,该片于11月送审。 [12]
作为影片的主角,九色鹿的基本造型来自于敦煌壁画洞257 —— 《九色鹿》。该壁画创作于北魏时期。整体风格凝练、粗犷。这样的鹿王造型怎么能和真鹿的动作相匹配呢?连接它们并保持动作的优雅。电影中的其他动物如何栩栩如生。钱家骏深知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他非常重视影片的原创动画设计。作为导演,他经常直接与原动画设计沟通征求修改意见。 [13]
钱家骏(左二)、冯建南(左一)、胡永凯(右二)、王怡妮(右一)、北京大学英国学生马琳(左三)合影敦煌(冯建南提供)
戴铁郎(右)、范马弟(左)临摹敦煌石窟壁画
3、艺术成就:传递诗意与神性的民族文化遗产
《九色鹿》是一部诗情画意的优秀动画作品。它在动画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它较早关注敦煌,能够将敦煌壁画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瑰宝传递给世界。无论是钱家俊想做《九色鹿》的20世纪50年代,还是真正实现夙愿的1980年代,敦煌作为中华文明的宝库,敦煌壁画作为这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房子,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为此,影片还特意在开头和结尾加入了敦煌石窟的两个场景,让整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敦煌,强化了观众对敦煌的记忆。
具体来说,《九色鹿本生》的造型和色彩设计极具敦煌特色,动作设计飘逸飘逸又不失节奏。除了上面提到的九色鹿的造型特征和跑、跳、立、卧的优雅动作外,背景设计上也有很多细节。正是冯建南将自己收集、研究、实践的成果转化、提炼为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例如,敦煌第257窟山体背景的整体造型就大胆、直白。山和树不仅填补了画面中的空白,而且成为故事的隔断屏障。这种技法大致吸收了魏晋时期中原山水画的特点。漫画中山峦树木的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的造型手法和构图方法,加工成粗犷的北魏风格。当漫画中的九色鹿奔跑时,其前后的山脉既是空间运动的参考,也是场域变换的边界。这可以说是巧妙地利用了壁画中的山水作为背景设计的故事屏障。
在人物与山体的比例上,漫画也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壁画的神韵。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大于山,水不能容纳人”的画面。在动画片中,人物和山脉之间经常出现相似的比例。尤其是独九色鹿的场景,人们常说“鹿比山大”,体现了九色鹿的神性。正是因为对山水、风景的处理有这样的特点,冯建南在影片中对于皇城的表现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心思。但当他路过嘉峪关时,望着远处嘉峪关的原始风光,心中豁然开朗[14]。还有一个场景特别值得一提。当国王率军进入山林时,山中的各种动物原本都紧贴在山上,这似乎代表着它们隐藏在山林之中。当大军逼近时,他们突然从山上跳了出来,惊慌失措。跑步。这一巧妙的设计既是对敦煌壁画物景融合的手法的回应,也是动画本身特点的良好表达。
此外,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点是九色鹿的毛皮图案,其处理方式与敦煌壁画不同。胡永凯将其概括为几个月牙形的色块,并不一定固化为“九”色。这样,既画漫画更容易,也更有特色。这一经典造型影响至今,九色鹿的形象也很少走出它的影子。冯建南也承认,他后来创作的《九色鹿》连环画中九色鹿的造型也是参考了壁画和动画中的造型,保持了神韵的整体连贯性[15]。
《九色鹿》的作曲和配乐由蔡璐和吴英菊共同完成。它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电子音乐。与乐器、竖琴、鼓等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有一种奇特的幻想感。它与传统的画面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视听时空。对比美影工作室这一时期的作品,《九色鹿》、《九色鹿》等在配乐中也大量使用了电子音乐。可见,美影工厂在创作理念上一向“标新立异”。
《九色鹿》 完整脚本
《人参果》 说明
《金猴降妖》 赛璐珞胶片
《九色鹿》对于钱家骏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九色鹿》是他在上海美影工作室的经典之作,也是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夙愿。因此,他对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煞费苦心。整个剧组特别是胡永凯和冯建南与钱家骏密切合作,完成了核心人物设计、背景设计和分镜设计,在后续的电影绘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钱家军的副手,戴铁郎和原画设计师杜春富协助他完成了动画原设计。结果是一部充满诗意和神性的作品。但遗憾的是这部影片《九色鹿》并没有获得与其艺术成就相称的荣誉。然而《九色鹿》却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因为这部动画片认识了敦煌、熟悉了敦煌、爱上了敦煌。这足以证明剧组的努力是值得的。
笔记:
[1] 蒲家祥《九色鹿》,北京联合书店,2014年9月,43-44页。
[2] 《九色鹿》,《上海电影画报》1958年第03期,第19页。
[3]《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委会编《九色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39页。
[4]《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动画创作启示录》编委会编,辽宁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66页。
[5] 摘自2018年8月9日在杭州栖霞岭家中对戴铁郎的采访。
[6]崇秀全《上影画报》,第《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敦煌壁画全集8 晚唐》号,2008年第01期。
[7]王文正《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敦煌壁画全集9 敦煌 五代·宋》,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第80页。
[8]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释读》 摘录:……卢石和吴一直是亲密的朋友。然而,他躺下睡觉,却不知道国王即将到来。 ”武曰:“朋友们!大王来抓你们了。鹿累了,没有听到。它啄着耳朵,大声说道:“王来杀你们了。”……佛告诉僧人:我是当时的鹿王。黑色的是阿难陀。 ……
[9]《中国敦煌壁画全集《敦煌学辑刊》编委会编,辽宁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43-147页。
[10] 摘自2018年4月28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对冯建南的采访。
[11]根据2020年10月17日陆成发电话采访笔录。
[12]基于2022年7月与冯建男在微信上的文字交流。
[13]根据2022年7月6日,与顾子仪微信文字交流后整理。
[14] 摘自2018年4月28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对冯建南的采访。
[15] 摘自2018年4月28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对冯建南的采访。
用户评论
执拗旧人
哇,这个研究真是让我开了眼界,以前真没想到漫画和文字、图像创作之间还能有这么多对比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看了这个对比研究,我觉得《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都处理得非常巧妙,让人读起来特别有感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哎,对比起来,感觉现在的漫画创作有点过于依赖图像,文字内容反而显得单薄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我特别喜欢《九色鹿》的图像,那种色彩搭配太棒了,比文字描述还要生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研究说《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是相互补充的,我完全同意,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艺术体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哎,现在的很多漫画都是图多字少,感觉没有深度,不像《九色鹿》这样图文并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巷
这个研究让我对漫画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文字和图像的搭配这么重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我觉得《九色鹿》的文字描述其实也很精炼,和图像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对比研究说《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有互补性,我完全同意,两者缺一不可。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每次看《九色鹿》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感觉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很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哎呀,现在很多漫画都是快餐文化,和《九色鹿》这种精心打磨的作品比起来差远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笙
我特别喜欢《九色鹿》的图像风格,那种古典美真的让人陶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研究说《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是有机结合的,这让我对漫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看完这个对比研究,我决定以后也要多关注漫画的文字内容,不能光看图。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让我对漫画产生了新的兴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傾城゛
感觉现在很多漫画作者都忽略了文字的力量,和《九色鹿》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这个研究让我意识到,漫画不仅仅是图像,文字同样重要,得两者兼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九色鹿》的文字和图像都很有特色,这种结合方式真的很吸引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看了这个研究,我觉得自己以前对漫画的理解太肤浅了,得重新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对比研究让我看到了《九色鹿》的魅力,也让我对漫画创作有了新的期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