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聪

有人说,傅聪是一个只忠于艺术的无辜者,值得大家尊重。也有人说,付聪是一个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教导的父亲的“汉奸”。甚至有人说,如果傅聪没有离开祖国,今年就不会病逝。也有人说,当时付聪的离开完全是出于无奈,我们应该对他抱有同情的理解。

那么,傅聪当年到底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傅雷是什么态度?《傅雷家书》中如何体现?傅雷夫妇含冤自杀,与傅聪有多大关系?傅雷为何在遗书中称傅聪为“汉奸”?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过去,在时间的碎片中体会半个多世纪前傅雷家族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1954年8月,20岁的傅聪被国家派往波兰留学。一年前,他代表国家参加在罗马尼亚举办的“国际青少年学生艺术大赛”并获得第三名。那是傅聪第一次出国,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开始写《傅雷家书》。傅聪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傅雷的潜心训练。

傅聪在比赛中

傅雷是一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曾在法国学习艺术。起初,他希望傅聪学习艺术或文学。但在付聪五六岁的时候,付雷发现孩子对音乐更感兴趣,于是他让付聪学钢琴。傅雷认为小学课程和钢琴学习在家会更好地结合起来,所以他让傅聪在家学习。他虽然并不富有,但靠着低廉的稿费维持生活。

钢琴、英语、数学由老师教,语文则由傅雷亲自教。教材、习题、试卷均由傅雷亲自编写,将国文知识与文学、艺术、道德紧密结合起来。仅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傅雷在培养傅聪上付出了多少心血。事实上,傅雷有两个儿子,他重点培养傅聪。

朱美芙、付聪、付敏

傅聪准备去波兰。临走时,傅雷对傅聪说: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音乐家。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始终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傅雷希望傅聪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它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对祖国、对艺术有一颗赤子之心;二是对艺术有一颗赤子之心。其次,要时刻提醒自己提高修养。

傅聪牢记傅雷的教诲,远赴波兰,将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钢琴练习中,期待在世界大赛上为父亲、为国家争光。皇天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付聪在五年一度的“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这个第三名并不容易。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这种级别的世界钢琴比赛中获奖!不仅如此,付聪还获得了“玛祖卡奖”。

年轻的付聪

身在上海的傅雷得知傅聪获奖的消息后,激动地写道:你不负大家的期望,不负祖国的重托,不负老师的苦心教导!同时,傅雷也在信中告诫傅聪不要沾沾自喜,沉迷于追求所谓的“完美”:

今天,你已经过了这个骄傲自满的地步,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弟子。遇到极端事件,一定要感到格外的肃穆、恐惧、警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完美【完美】如水中月、镜中花,总是难以捉摸、遥不可及。但能在某个阶段达到整体的“完整”或者比较的“完整”就已经很不错了。

傅聪继续在波兰学习,他的钢琴技艺更加精湛。他和傅雷的书信往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常常一个月好几封信,忙的时候或者身体不好的时候,一两个月就一封信。在这些信中,傅雷有时与傅聪讨论艺术问题,有时与傅聪讨论人生问题。他时常提醒傅聪不要忘记祖国的耕耘,要始终保持为国争光的信念。对此,傅聪深表赞同。他在家里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写道:

他们都说我是波兰华人、中国波兰人,但我毕竟还是属于我最亲爱的祖国的。我想念我的祖国,想念美丽的山河,想念千千万万从事正义事业的人们。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心里。读着你们的信,读着祖国的书报,处处感受到大中华的灵魂……

傅雷和傅聪

这句话是傅聪发自内心的。他多次反复强调,自己是新中国的儿子。因为他深深明白,是国家送他去读书的。解放前,以他这样的家庭出身和经济状况(傅雷靠稿费维持开支,其实很穷),他恐怕永远也出不了国留学了。音乐机会。

四年过去了,付聪毕业了,本应如期回国。然而国内形势突变,不少作家艺术家受到非议,傅雷也未能幸免。当时,很多朋友都劝傅雷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像他这样的老艺术家,只要批评自己,肯定就能过去。

但傅雷知道自己一点都没有错,只是他的话有些被人误解了,所以他拒绝自省。他说,自审不花钱,但没有便宜的审稿。人品比什么都重要!此时的傅雷就像一叶孤舟漂浮在水面上,一片树叶在风雨中飘荡,却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宁弯不弯、坚守真心的磅礴人格。

傅雷晚年

就在傅聪即将毕业的时候,傅雷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他被批评者诽谤、诽谤,无力辩护,无力反抗,最后戴上了很重的帽子。那天,傅雷没有回家。他脾气暴躁,曾想过自杀。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然而,傅雷却在半夜回来了。他对妻子朱梅芙说:如果不是我还有两个孩子,我会……

《傅雷家书》背后故事: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

付聪在波兰留学时,因为名气比较大,而且可以通过表演获得可观的收入,所以他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同学要高。傅雷出事前,不少同学在生活会上批评傅聪的“小资生活”。傅雷出事后,傅聪苦苦思索了很多天。最终,他决定不和同学一起回中国,只身前往英国。

傅聪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如果此时回国,父子俩很可能会陷入“子揭发我,我揭发儿子”的悲惨境地;第二,如果他回国,那么用来弹钢琴的手指,如果被送到深度生活,参加劳动,很可能就会变得无用。恰巧当时在波兰有一位英国教授帮助傅聪去了英国。由于经常到处演出,傅聪的护照在欧洲是通用的。于是他决定离开他深爱的家和他的父母。

傅雷家人

傅聪离开英国当天,伦敦机场恰逢大雾。就在傅聪等待飞机起飞时,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得知傅聪离开的消息,迅速派人前往机场留住傅聪。但在大使馆工作人员抵达机场之前,伦敦的雾气已经消散。飞机起飞,付聪离开。

在当时的中国,傅聪是第一个私自离开另一个国家的人,而且还是敌对阵营(波兰就在同一阵营)。那时的傅聪或许没有想到,他的“第一次”会给父亲傅雷带来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甚至无法预料,他的“第一次”会让他的父母未来承受怎样的灾难。

付聪没有和付雷讨论这个重要的决定,付雷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有一天,他的老朋友周旭良受上海作协的委托来看望傅雷。几经犹豫,他终于告诉了傅雷这个难以承受的消息:傅聪从波兰乘飞机逃往英国!

这句话对傅雷来说犹如惊雷。他愣住了,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良久说不出话来。周旭亮一再安慰他,并对傅雷说:“领导已经告诉我了,傅聪的事情不会影响到你。”但这些安慰又如何能缓解傅雷内心巨大的悲伤呢?此后,傅雷连续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工作,只是默默地咀嚼着悲伤。要知道,傅雷对时间一向极其吝啬,从来没有这样“放纵”过自己。

傅雷

那时的傅雷可以说遇到了“人生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比头上戴的帽子还要痛苦。傅雷想不通,自己倾尽心血养大的儿子为何会去“敌国”?他总是什么事都自言自语,这次为什么不和他讨论呢?家庭与国家、家庭伦理与民族伦理之间存在紧张对抗。

此后,傅雷有一年多没有给傅聪写信,傅聪也没有给傅雷写信,从《傅雷家书》可以看出。直到1959年11月,傅聪才再次联系到傅雷。傅聪在信中告诉傅雷,虽然他离开了英国,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祖国。傅雷在信中高兴地写道:

你们没有忘记祖国,祖国也没有忘记你们。它一直为你留有空间,等待你醒来。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现在你们每一次上台,都关系到国家的面子;个人荣辱是小失,国家荣辱是大失!你热爱你的祖国,这是你不能忘记的……你作为一个人在外的行为也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自爱就是回报父母、回报国家。

付聪的母亲朱美芙在信中写道:不要忘记祖国的培育和领导的厚爱。坚持争取独立的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必须在外面脱颖而出,为国争光。

付聪和母亲

在傅雷夫妇的指导下,傅聪制定了在英国生活的“三不原则”:不获得英国国籍;不去台湾;不说对祖国不好的话,不做任何对祖国不好的事。此后的几年里,傅聪一直恪守三原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坚决不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

当时,傅雷在中国的处境非常糟糕。出版社无法出版他的作品,没有稿酬就没有收入。当然,如果傅雷愿意改名,出版社还是会出版他的书。只是傅雷不愿意,因为如果他改了名字,就等于承认自己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傅雷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着自己的翻译工作,没有一天停下来。更可贵的是,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信中从未抱怨过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他反复叮嘱付聪的是,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不要做任何有损民族荣誉的事情,永远牢记祖国……

傅雷年纪越来越大,疾病也越来越多。有时他连给付聪写信的力气都没有。他曾在信中给付聪说:当然,人老了,就会患上各种疾病。衰老只是早晚的事,没有理由会发生。别担心我。

让傅雷夫妇有些欣慰的是,傅聪在英国过着稳定的生活,并且有自己的爱人。她就是米拉,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女儿。儿媳米拉怀孕后,傅雷夫妇前往城隍庙为母子俩祈福。他们恰巧看到凌霄花开得极其茂盛,便给未出生的孙子取名为“凌霄”。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妻子在身边,多么希望能够亲手拥抱自己的孙子啊!

富聪和米拉

然而,1964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让傅雷夫妇的希望彻底破灭。傅聪成为英国公民。不知不觉中,付聪已经出国十年,护照也过期了。为了继续留在英国,他必须成为英国公民。当时,国家将他视为“叛逃者”。如果他回国的话,后果就不难预料了。

这个消息对傅雷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虽然他能够理解傅聪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他的民族自尊心难免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付聪写信了,尽管付聪、妻子米拉、岳父梅纽因都给他写信,告诉了他凌霄出生的消息。然而,孙子出生的好消息与儿子叛逃的消息重叠在一起。最后,傅雷给傅聪回信说:

我亲爱的孩子,我曾多次尝试写你的信但始终没有写完,这几个月的沉默让我坐立不安、坐立不安。我们从八月到今天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我们都深深理解你的处境、你的尴尬、你无法回避的困难。我们怎么能责怪你呢?然而,再深入的了解也无法减轻我们沉重的心情。民族自豪感受到了伤害,短时间内无法痊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念你,但我和妈妈却不敢谈论你;我们害怕触及双方的伤口,从而加重我们自己的伤口。

《傅雷家书》背后故事: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

傅雷和妻子

傅雷理解傅聪,虽然从民族感情上不能接受。然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理解付聪的行为,更不会接受。傅雷夫妇还在等待傅聪的归来,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天可能还很遥远。确实,这一天是遥远而看不见的。傅聪入籍一年多后,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国。由于傅聪的离开,傅雷成为第一个受害者。

1966年8月30日晚,一伙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闯入傅雷家,开始抄家。他们主要是为了“傅雷家书”而来,因为傅聪是“叛逃者”。傅雷和傅聪接触已久,一定能找到不少证据。傅聪给傅雷的信大部分都被抄了。这就是为什么《傅雷家书》大部分都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而傅聪写给傅雷的信却很少。

他们并没有在家书里找到所谓的犯罪证据,但他们不肯放弃。他们反而让傅雷下跪,用各种方式侮辱、殴打傅雷,试图让傅雷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走后,傅雷曾对妻子说:如果砸了,最多就是两条人命。

9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傅雷夫妇被拉到大门口,戴上沉重而羞辱性的帽子,并拉到长凳上……“活动”结束后,傅雷而他的妻子也没有反应太剧烈。他们好心安慰保姆:朱迪,很抱歉让你受惊了!当时的保姆周菊娣并不知道,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平静。

9月2日晚,吃过晚饭后,朱梅芙给傅雷铺好纸笔,然后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丈夫在书桌前写字。这是她最后一次看到他奋力书写,这也是傅雷最后一次“创作”。傅雷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朱梅芙也决定跟他一起走。生与死是密不可分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仇恨将永远持续下去!

年轻的傅雷夫妇

9月3日凌晨,傅雷和妻子双双自缢在铁窗横框上,愤怒地离开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长夜世界。从傅雷的遗书中,我们可以最后一次感受到傅雷的伟大人格。傅雷向妻子的弟弟朱仁秀说了13件事,要求他交9月份的房租,并给保姆周巨娣留下600元作为过渡期的生活费。傅雷在遗书中说:她是一个劳动人民,一生都是孤独的。我们不想让她无缘无故地受苦。

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傅雷在遗书开头就大骂傅聪是“汉奸”:更何况,光是在人民面前教育出汉奸傅聪就已经是生不如死了!更何况我们这些旧社会的败类本来就应该主动退出历史舞台啊!

傅雷的遗书

事实上,傅雷在这两句话中用了“讽刺”。傅雷在新社会仍然孜孜不倦地翻译自己的作品,这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傅雷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因此,所谓“早就应该自愿退出历史舞台”根本不成立。傅雷这么说,是想以讽刺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对时代的控诉!骂傅聪是“汉奸”也是如此。付聪的离开,完全是出于无奈,也是形势所迫。这是傅雷在之前的家信中说过的。

远在英国的付聪得知父母自杀的消息后,既悲伤又自责。他想回去给父母送行,但他不能。他默默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像几年前的傅雷一样,独自咀嚼悲伤。外国记者蜂拥而至,他们别有用心,希望傅聪这个时候说出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话。但付聪并没有因为悲伤而失去理智。他始终牢记着傅雷对他的教诲:

我们要有一颗对祖国赤子之心。个人荣辱会是小损失,国家荣辱会是大损失……历史上受到莫名指责的人不计其数,包括伽利略、伏尔泰、巴尔扎克。更何况是我这一代人呢!主要是以君子之心去评判别人,并以此作为参考,这样才对自己有好处。古语云:是非各有各的说法。时间久了,黑白自然就清晰了!

付聪

因此,傅聪从来没有对父母的去世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话,更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他只会在音乐会上演奏父母最喜欢的曲目,以表达对父母的哀悼。十三年后,傅聪终于等到了黑白分明的那一天。傅雷夫妇被平反,傅聪获准返回中国。

离开中国20年的付聪终于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今天的祖国黑白分明,目光放遍大地。傅聪在墓碑前站了很久,仔细地看着上面刻着的字,一遍又一遍。墓碑正面刻着《傅雷家书》的名句:当一个孩子孤独时,他会创造一个世界。背面刻有对傅雷和朱美孚的评价:傅雷心地纯洁,为人正直;朱美孚为人宽厚仁慈,贤惠贤惠。傅雷将与他生死相伴。

傅雷夫妇墓

此后,傅聪打破了“不去台湾”的“三不原则”。他说,他是中国人,台湾海峡的另一边也是中国人。他应该去为海峡对岸的同胞们效力,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贡献。三年后,傅聪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此后,付聪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演唱会,每次他都要求主办方将他名字中的“英国”去掉。他希望祖国人民依然将他视为中国人,他也希望能够回到球队。

傅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被誉为“肖邦作品的真正诠释者”、“钢琴诗人”、“最受欢迎、最具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演奏家”。但他总是想起父母的生活,想起父母教给他的教诲,想起父亲在异国他乡写给自己的信。最后,付聪用一句话来总结:爸爸是我最好的老师。

傅聪晚年

傅雷不愧是傅聪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傅雷的潜心教育,傅聪很难成为人才。如果没有傅雷的潜心教育,傅聪出国后很可能会迷失自我。如果没有傅雷的潜心教育,傅聪逃跑后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傅雷对傅聪的心血铭刻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字都保存在《傅雷家书》里。

用户评论


不浪漫罪名

看了这篇文章,心里五味杂陈。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傅雷家书》的背面藏着这样的故事,让人对傅雷一家肃然起敬。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没想到《傅雷家书》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离世,这让我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悲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读完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傅聪的选择让人唏嘘,傅雷夫妇含冤自杀,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这个故事让我对《傅雷家书》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傅雷夫妇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傅雷家书》一直是我心中的经典,今天才知道背后有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离世,这让我对傅雷一家的命运深感同情,同时也对他们的精神表示敬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看到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我感到非常痛心,他们的牺牲太可惜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这篇文章让我对《傅雷家书》有了全新的理解,傅雷夫妇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离世,这个故事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悲剧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没想到《傅雷家书》背后藏着这样的故事,傅雷夫妇的含冤之死让人感慨万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这个故事让我对他们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傅雷家书》的背后故事让我对傅雷夫妇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他们的坚韧不拔而感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离世,这让我对他们的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这篇文章让我对《傅雷家书》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为傅雷夫妇的悲剧命运感到痛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这个故事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悲剧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傅雷夫妇的含冤之死感到非常愤慨,同时也对他们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雨优美回忆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离世,他们的牺牲让人深感悲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傅雷家书》的背后故事让我对傅雷夫妇的命运感到无比惋惜,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傅聪叛逃英国,傅雷夫妇含冤自杀,这个故事让我对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这篇文章让我对《傅雷家书》有了全新的解读,傅雷夫妇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