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江西省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2016-C-00002647】
舞台戏曲反贪廉政正能量
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历任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方官。为官清正廉明,恤民疾苦。其间始终不忘抗金,心系复国大业。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曾任吏部尚书,后定居信州城南,自号“南涧翁”。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晦庵,理学泰斗,时任南康知军。 范玉――(庚年不详)又名如湖,辛弃疾夫人。 杨炎正――(1145-?)字济翁,诗人杨万里族弟,辛弃疾属僚。 范如山――(庚年不详)范玉胞兄,商人。 谢源明――(庚年不详)信州知州。 汤邦彦――(庚年不详)信州名流。 范开――(庚年不详)字廓之,范仲淹曾孙,编刋《稼轩词集》。 潘氏――范如山夫人。 田田――辛弃疾养女。 班头,兵弁、家人、家丁、侍女、艄公、工匠等。
简要梗概: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建了一处庄园,不想惹来麻烦。他一怒之下烧毁庄园,带着家人移居瓢泉。 详细梗概:(571字) 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在隆兴(今南昌)任职。韩元吉等人邀请辛弃疾游玩带湖(今上饶)。不想,带湖山水被辛弃疾看中并由此勾起思乡之情。众友劝说他定居带湖,更激起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于是,他在带湖岸边买得一块宅地。辛弃疾回到隆兴后,告知妻子范玉此事。范玉一听,反而十分为难。原来,辛弃疾虽然为官多年,一身正气,家境却甚清贫。家无积蓄,想要筹建新居并非易事。范玉只好将此事告诉哥哥范如山。范如山多年经商,深谙为商之道便带领范玉贩卖货物,终于筹得银两。不久,一座气势恢宏的“稼轩园”新居矗立在带湖岸边。 这天,辛弃疾乔迁新居。上饶名流韩元吉,杨济翁,汤邦彦等人前来贺喜。这时有家人通报说,时任南康知军朱熹朱大人到。朱熹告之辛弃疾,此次前来并未带来贺礼,而是带来了一个人。随后又在辛弃疾面前对“稼轩园”新居赞不绝口。辛弃疾听后,知道朱熹来此目的定与带湖新居有关。果然,范如山私贩牛皮被朱熹查扣。辛弃疾深知当下牛皮系国家军用物资,任何人不得私自贩卖。范玉,韩元吉等人要求朱熹网开一面,照顾范如山。朱熹却将案件转交给辛弃疾审理,这让辛弃疾左右为难。一面是法律尊严不容践踏,另一方面又想顾及亲情。在这两难的情况下,辛弃疾毅然选择了法律的公正性。然而,“稼轩园”终究成了众矢之的。就这样,辛弃疾一气之下将“稼轩园”新居彻底烧毁。事后,辛弃疾带着全家移居瓢泉,安享晚年。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场 [信州城北施家山。带湖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翠竹桑林,风光旖旎。 [小小村落中一声鸡鸣,几声狗吠。 [辛弃疾头裹纶巾,身着锦衣,腰偑宝剑。在韩元吉、杨炎正、谢源明、汤邦彦等人的陪同下款款上。 辛弃疾:(念)一封书信将我唤, 不知兄长为哪般? 韩元吉:(念)结伴游玩带湖岸, 老夫尽兴陪幼安。 辛弃疾:无咎兄一封书信,敦促幼安前来信州,究竟为了何事? 韩元吉:幼安哪,为兄念你终日沉溺案卷,难免心烦。故尔,我等兄弟几人邀你前来游玩。 杨炎正:是啊!辛大人远在隆兴为官,兄弟几人难得与您相见,特邀辛大人前来信州相聚。一来叙旧,二来也好散心。 韩元吉:这带湖山水,幼安弟感觉如何? 辛弃疾:(环顾)带湖岸边丘陵延绵,地形平缓,倒是个难得的练兵好场所啊!再细细看来,犹如故乡四风闸就在眼前! (唱)看眼前带湖这山山水水, 勾起我对故乡苦苦追寻。 自从那离家乡随朝南进, 四风闸牵动我拳拳之心。 恨金人对家乡百般蹂躏, 幼安我愧无力报效国门。 空怀这一腔血忍无可忍, 何日能回家乡赶走金人。 身在带湖欲思念桑梓之地, 人在他乡更把家乡爱得深。 韩元吉:幼安哪!既然带湖好比桑梓之地,又是练兵的好场所,何不以带湖为伴,定居下来? 杨炎正:对呀!辛大人若能定居带湖,我等兄弟几人便可日日得以相见了! 辛弃疾:定居带湖?幼安暂无考虑。 韩元吉:既然钟爱带湖,带湖便是小弟的第二故乡。定居下来,也好了却思乡之情。 辛弃疾:无咎兄。幼安为官,尚无定处。今朝官居隆兴,明朝又不知调往何地。这个家应当建在哪里,又该定居何地,幼安心里无有底呀! 韩元吉:唉哎!定居带湖与官居何处又有何干? 辛弃疾:定居一事,实属尚早,幼安无心顾及。 韩元吉:幼安哪!你看看,兄弟几人都是家住信州,能时常相聚。唯有你,至今飘浮不定。你若定居带湖,真是一大幸事! 辛弃疾:无咎兄啊―― (唱)幼安祖籍在历城, 金人蹂躏不安宁。 自从随朝南渡后, 一心只怀报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