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红旗渠全面竣工,从山西平顺,沿太行山流至河南临县。
当时,林县(今林州市)人民花了十年的时间,凿开悬崖峭壁,开凿了数千里的运河。这条运河发源于浊漳河,流经太行山,连接山西、河南。
一晃54年过去了,这条运河也流淌了54年。
太行城墙八百里,运河千里,曲渠三千里。漳河南岸,太行山被石头和锤子炸开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放眼望去,清泉直抵林州。 54年来,浊漳河流出的不仅仅是碧水,还有理想之光和青春志向。它是激荡青春、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通道”。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考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座纪念碑,记录了林县人民不服命运的英雄精神,不服输,敢于逆境而战。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社会主义是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奉献生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更是如此。
运河环绕群山,精神感动世界。
60多年前,林县数十万人民砍山填谷,重塑山河,引渠成林,气势磅礴。 60多年后,临县子孙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代代相传,在沃土上扎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红旗渠青年洞
“曲三代”扎根基层
20世纪60年代,临县水贵如油,十年九旱。人们没有屈服,他们依靠锤子和钻头凿开墙壁,刺穿岩石。
沉全成,临县姚村镇冯家口村人。 1960年2月,跟随数十万运河建设者,沉全成成为创始人之一。
挖隧道时,先从地面向下挖,然后在地下两侧挖。钢钻经过的时候滑了一下,钢钻钻进了沉全成的脑袋里。不幸的是,他死了。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红旗渠纪念馆内。
因水而生,因水而亡。
四五岁的时候,沉腾宇经常听父亲讲祖父和曾祖父沉泉城的故事。 “祖父修建运河的故事启发了我,我们这一代相当于运河的第三代。”
父亲那一代的辉煌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 2022年7月,23岁的沉腾宇研究生毕业,从喧闹的城市回到家乡林州,立志扎根基层。
“运河三代”沉腾宇担任林州市黄花镇桑园村村主任助理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曾到青海玉树等基层做研究,对基层很向往。”沉腾宇决定像沉泉城爷爷那样做一些事情。
2022年10月,沉腾宇作为选拔学员,担任林州市黄花镇桑园村主任助理。
对他来说,选拔新生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誉、一种使命。
桑园村位于太行山东麓山麓。它的户籍有3000多人,算得上是人们眼中的大村了。但村里常住居民很少,年轻人就更少了,60岁以上的人有600多人。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穿村而过,沿途树木茂盛,景色宜人。
如今,红旗渠已成为当地村民的“生命渠”、“幸福渠”。
沉腾宇到村走访调研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课堂到田野,作为两名村委会干部中的一员,沉腾宇逐渐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人。
他脱下西装,穿上红马甲,走入群众家中,宣讲政策。
到达桑园村后,沉腾宇协调了很多物资。 “我经常向领导申请单位的一些大项目政策,向村里倾斜。”
2023年6月1日,随着第73个国际儿童节临近,沉腾宇通过多方筹款,协调物资一万余元,桑园村小学200多名学生每人收到了一个书包。
“重阳节快到了,我们需要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捐大米。” 10月20日,正在参加“清洁家园”活动的沉腾宇表示,他已经协调了价值近9000元的大米。
桑园村又被誉为“板栗之乡”。村西侧,紧邻红旗渠干渠,有国家4A级景区中国古板栗园。
以桑园村古板栗林为蓝本而建,是一座集森林景观、地貌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自由开放式园林。
梨园总面积100余亩。仅明清时期的板栗树就有300多棵。花园里空气清新,候鸟聚集。被誉为“古树王国、天然氧吧”。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又一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驻村期间,沉腾宇积极为集体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了发展旅游休闲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的方案。 “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依托中国古板栗园、曲东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村里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一些游乐广场,比如美食小吃广场、游乐项目等。”桑园村以桑园美食广场为主体,建设了桑园欢乐谷、儿童乐园、音乐广场、水幕景观等游乐园。设施形成“游乐+小吃+服务”的模式。每天晚上都有浓浓的烟花气氛,“夜地摊经济”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沉腾宇之外,90后出生的村书记谢岩在原单位安阳市妇联的帮助下,在村里组建了一支妇女志愿服务队,经常提供志愿服务。
沉腾宇在村里除草扫地
沉腾宇彻底融入了村民。每周五,他都会穿上红背心,与党员和志愿者一起在村里除草、扫地,这是定期家庭清洁活动的一部分。
组织群众带头打扫卫生、改造整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植树绿化。
基层不容易,环境复杂,但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从小就知道红旗渠,特别是到了基层,更能发现红旗渠精神的可贵。”沉腾宇直言,乡村不如城市,住宿和饮食略有差距。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村里经历,他越来越相信,应该抛弃风骚,完成从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到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
“入选的学员,这三个字,有一定的气场。”沉腾宇说,他希望通过在村里生活,摆脱光环,提高自己。
海归创业者率先致富
干旱是林州人世世代代刻在骨子里的痛。
修渠是林县人民缓解痛苦的好办法。
经过十年努力,夷平了1250座山头,临县人民修建了红旗渠,直达太行山半山腰。
红旗渠工地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个大战场。多年后,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回忆,运河修建十年来,培养了工程技术人员等工匠7747人。
十年间,开辟了红旗渠,培养了数千名能工巧匠。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利用修渠练就的本领,在全国各地创业,年收入数十亿元。
五年前,段新波是众多外出施工的建筑工人之一。
回乡创业的段新波在村里安装了光伏板
“以前,我出去打工,就跟着老乡到处转。”每次外出打工,段辛博每六个月只能回家一次。
2021年,33岁的段辛波和老乡韩红宇决定回家乡创业。
林州是红旗渠的发源地。喝红旗渠水长大的段辛波和韩红宇想为家乡做点事。
正如杨贵所言,红旗渠的修建是一次思想的伟大解放。开阔了眼界,让临县干部群众胆识更大。
“在其他地方,我看到光伏发电的前景是比较好的。”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中和的讲话后,段新波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段辛博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碳中和关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双碳”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方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抓铁留痕、踩石留印的精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基础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
任何有梦想的人都是伟大的。有梦想,人生就有希望,人生就有起跑线。
段新波拿到银行贷款,开始在林州各乡镇推广光伏发电。
工人们正在安装和检查光伏板
作为运河修筑人的后人,段辛波经常听祖父讲述修建运河的故事,深受红旗渠精神的熏陶。 “每当我在社会上遇到困难,一想到红旗渠,我就能克服。”
空中救人、虎口拔牙、铁姑娘锤击……他的每一个事迹都成为经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临县子孙。
在修建运河的过程中,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修建运河的人们创造了许多土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红旗渠精神的16个字中,就有“艰苦奋斗、创业”四个字。创业还有创新、创造的含义。意义已包含在内。
踏上石阶,向青年洞走去,仍能感受到由300多名年轻人组成的钻洞突击队的敲打声。
是的,红旗渠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不管现在的困难有多大,都没有关系。
“人们不用付钱,光伏板是免费安装的,而且还得付钱。”利用村里的空置房屋,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发电,创收。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投资回报。并且有25年的固定收入。
段辛波算了一笔账,发现他家一年至少能挣2000元。 “这取决于安装了多少光伏板。前15年,每块光伏板每月支付40元,未来10年,每块光伏板每月支付40元。付50块钱,签25年的租赁协议。”
然而,并不是所有村民的家都适合安装光伏板。由于变压器容量的限制,每个村庄的光伏板安装量有限。
三年来,段新波走访了林州各个村庄,见证了家乡的发展。
如今,段辛波和韩红宇的光伏产业不仅覆盖了林州各个乡镇、乡村,还进入了山西、广西、陕西等地。
“每年有400万元的支出,我们一季度给老百姓发放一次钱,一次花100万元。”韩红宇认为,每一代人都有使命。红旗渠精神的接力棒交给他们这一代人,不仅是为了帮助自己,也是为了想办法帮助家乡致富,这些想法为他赢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传道人心中的“传家宝”
如果你不相信“愚公移山”,就去看看红旗渠吧。红旗渠是一座铭记那些动荡岁月的纪念碑。
魏林真对这段时间太熟悉了。
魏林珍向全国游客讲述红旗渠的故事
魏林珍,35岁,红旗渠精神布道者。三年来,她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魏三然带领村民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在找水的过程中,最困难、最耗时的过程就是开挖封门岭,修建封门岭引水隧道……”
2022年8月,魏林珍参加了由中共林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林州市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承办的红旗渠宣传选拔赛。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魏林珍没有说出熟悉的运河建设者的名字,而是和顺镇魏庄分局书记魏三然,他患有胃癌,坚持挖坑。
挖山造洞谈何容易?
风门岭的石头好硬啊!它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制成。魏散然当先,吐了一口口水在手掌上,拿起镐子,用尽全力砸了下去。冲击力让虎口发麻,但只击中了一个小白点。
时间是最有力的见证。甬道一寸一寸地变长,魏三然却一天天地虚弱。我恐怕无法通过这次考验了。
魏三然临终前,仍叮嘱子女继续修渠引水。
这样的故事不只在演讲比赛中讲,魏林珍每年都会讲近百次。
“题材大多是常见人物,我挖掘了一些不知名的人物。我也想告诉更多的人我家乡的事迹。”魏琳珍认为,作为林州人,一定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好。在那次比赛中,她获得第一名,并被授予红旗渠精神“十佳推动者”称号。
2022年8月,魏林珍参加红旗渠宣传选拔比赛
在修建运河的过程中,一位英雄走在前面,许多英雄跟随在他身后。
任阳成、李改云、张麦江……在修建运河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光辉英雄。
魏三然来自林州市和顺镇魏家庄,也是魏林珍的家乡。红旗渠第二干渠向东南延伸,经姚村镇、和顺镇至衡水镇马店村。
魏琳珍从小就受到红旗渠精神的熏陶,父母的讲述至今仍引起共鸣。
“我的祖父告诉他这些故事,他又告诉我们,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工作之余,魏林珍经常给7岁的女儿讲红旗渠的故事。
是的,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我是喝红旗渠水长大的,我是林州人,现在我致力于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传播红旗精神,讲好红旗渠故事”我很自豪。在魏琳珍的记忆中,吴祖夫人、张麦江就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运河建设者。
每年四月到十月,是卫林珍最忙碌的时候。她每周都要完成一次红旗渠青年洞之旅。
“四月、五月、六月、六月这三个月,我带队30天中有20多天在外面,连休息日都没有。”从人最多的三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旗渠就像一堂无声的党课,渗透在每个人的心里。
除了理论教学,魏林珍还会带游客去红旗渠散步,感受青年洞前红旗渠的险恶。
“在我心里,红旗渠精神就是我的信仰,所以我一定会弘扬红旗渠精神。”魏琳珍认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讲好红旗渠的每一个故事,把红旗渠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和魏林珍一样,李林辉不仅是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也是“红旗渠第三代”。
林州十万大军出去搞建设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李林辉非常自豪。
用户评论
秒淘你心窝
红旗渠精神真让人感动,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到伤肺i
“传家宝”这个说法太贴切了,让红旗渠精神在每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代代相传,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传承下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看着红旗渠的历史,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不拔,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每次想到红旗渠,都会被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是时代的传家宝。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红旗渠精神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传家宝”代代相传,这句话让我深刻意识到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红旗渠精神,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信仰,我们要将其传承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代代相传的红旗渠精神,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每次提到红旗渠,都会想到那些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红旗渠精神传承,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传家宝”代代相传,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传承的责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瑰宝,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红旗渠精神,让我们明白,只要有信念,就能创造奇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代代相传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要传承下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种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传家宝”代代相传,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传承精神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红旗渠精神传承,是对先辈们的最好致敬,也是对后代的最好教育。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