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仅东西方庆祝“鬼节”的习俗不同,就连“中国鬼”和“西方鬼”也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
你说的“鬼”是什么样的?
在中国人的原始信仰中,“敬畏鬼神”和“敬天”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礼记》 有句话说:“天地之间,万物生者,谓之命。万物之死,谓之破。人之死,谓之鬼。” “众生必死,死后必归于大地,此谓之鬼”;《说文解字》曰:“人归鬼,从人,如鬼头。鬼恶害,从巳,一切鬼,皆从鬼。”
简而言之,所谓“鬼”,是指人死后存在的鬼头鬼身,以及具有邪恶、有害属性的“阴气”; “鬼”字多与迷信、鬼神有关。
不过,“鬼”字虽然是象形字,但它并没有简化或抽象鬼的外貌。它的本义是:巫师在祭祀仪式上戴着吓人的面具假扮鬼魂。
甲骨文中的“鬼”字,上面是“天”字,是面具的意思,下面是“达”字,是巫师的意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戴着面具的巫师形象。
除了人喜欢“冒充神鬼”之外,中国的鬼也非常热衷于冒充人。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述了许多性格各异的怪异鬼魂,装扮成大人,而且很多都非常可爱。
说完了东方的鬼,我们再来说说西方的“鬼”。
古代西方人认为人有灵魂,写作Gast。中古英语中的拼写改为Gost,后来现代英语中的拼写改为Ghost。 Ghost原指活人或死人的灵魂,相当于拉丁语中的Spirit(精神、灵魂)。直到14世纪,这个词的含义才转变为专指死者的灵魂,即“鬼魂、鬼魂”。
然而,“圣灵”一词中的“幽灵”仍然保留其原来的含义。 《英皇钦定本》中的圣灵《圣经》 被写为“圣灵”。在一些西方艺术作品中,圣灵表现为鸽子或火焰。
至于被中国人翻译成“吸血鬼”、“恶魔”、“胆小鬼”、“懒骨头”、“酒鬼”、“好色之徒”等等小“鬼”,他们其实和Ghost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带有吸血鬼和恶魔元素的西方故事,确实可以和中国源远流长的神怪传说相媲美!
在日本,盂兰盆节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
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后来从中国传到日本,带有佛教色彩。 “盂兰盆”源自佛经故事中的梵文“盂兰盆”,意思是拯救亡灵的痛苦。相传,佛教弟子莫德莲的母亲,造下种种恶业,死后遭受饿鬼之苦。七月十五日,莫德莲供养百味五果给僧众,聚集众僧力量解救母亲。
居住在美国加州的日本侨民准备参加盂兰盆舞表演,迎接盂兰盆节。 (中新网供图)
日本采用新历后,盂兰盆节通常在公历8月15日庆祝。日本保留了盂兰盆节的宗教色彩和仪式,并增加了世俗的祭祀活动。按照传统,日本人每逢节日都会点燃灵魂之火,迎接祖先的灵魂归来,同时供奉细面条、时令蔬菜等,以慰藉祖先的灵魂。还有集体盂兰盆舞。这原本表达的是人们离开地狱的喜悦,现在已成为具有各地特色的民间舞蹈。
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侨民用舞蹈迎接盂兰盆节。 (中新网供图)
对于日本人来说,盂兰盆节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虽然这一天没有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全年假期时都会考虑到这一节日因素。安排员工休假,3天至10天不等。对于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人来说,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也是回家祭祖、与家里老人团聚的好时机。
节日期间,日本各大城市的春节与北京、上海类似。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不再繁忙,地铁也空无一人。在农村地区,户外墓地往往靠近住宅,大多数家庭也设有灵魂龛。在城市地区,主要仪式在墓地进行。日本人会带菊花、白花、水果到坟墓祭祀。如果逝去的亲人喜欢烟酒,他们也会敬酒并点燃。香烟。在坟墓前,我们嘴里嘀咕,心里想着,与已故亲人谈论着近况,不仅是对他们的敬意,更是倾诉、祈求祖先的保佑。
传承风俗、传承孝文化
“一说到七月的盂兰盆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鬼,觉得很可怕。其实盂兰盆节的意义还不止这些。”香港赵氏宗亲总会联合会盂兰盆节保育委员会副主席吴岩松表示,盂兰盆节除了祈鬼、敬神之外,还具有孝道、报恩的文化意义。
中国社会重视孝道,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元节期间烧纸钱、放鞭炮、祭祀亡灵,以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如今,人们祭祀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烧纸钱、放河灯等传统方式外,他们还献花、点蜡烛、以祖先的名义种一棵树、开家庭追思会、网上开追悼会等。绿色环保的方式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8月26日晚,资江上飘起了河灯。 (中新社图片)
8月26日晚,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举办第27届全国传统河灯歌会。河边漂浮着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河灯。资江上漂浮着数万盏河灯。如同“银河”坠入人间。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华之乡”山西洪洞大槐树也会举行中元节祭祖仪式。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祀大槐树祖风俗》的传统仪式流程,祭拜古大槐树后,“迎神,上香,摆丝,镇神”。献供品、奠酒、祭奠移民先祖、供乐舞、饮酒祈福、受福等各个环节,祭奠移民先辈,祈求国家太平盛世人民。
鸭子是中元节期间南方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菜肴。 (中新网供图)
广西人民在中元节有吃鸭子的习俗。这一天,鸭子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主角。它的“花式”吃法层出不穷,柠檬鸭、啤酒鸭、白切鸭、酸梅鸭、烤鸭等等。
玉兰盛会位于香港大窝口。 (中新网供图)
香港的苯教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潮汕族群的影响。据记载,最早修建玉兰圣会的人是笃信佛教的南朝梁武帝。后来,它就在民间流行起来。逐渐由祭祀僧侣转变为祭祀鬼魂,以拯救死者的灵魂。盂兰盆节起源于潮汕,但在香港最为盛行。这就是香港与苯教文化因人口迁移历史而产生的联系。 “20世纪60、7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发展,一些小商人发现,通过支持盂兰盆节,他们的生意真的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会捐钱。”胡岩松表示,香港经济带动了盂兰胜会的发展。
灵隐寺是中国禅宗十大古刹之一。每年佛教节日——盂兰盆节期间,都会推出相关孝道活动。 (中新网供图)
但无论祭祀方式如何变化,中元节作为孝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的作用却从未褪色。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中国人在一切人际关系中都遵循孝道原则。孝文化的传承对于个人来说是修身养性,对于家庭、宗族来说是规范人伦关系,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孝文化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户评论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哇,鬼节夜话这个话题太有意思了!我说的“鬼”啊,就是小时候听说的那种,神秘又有点害怕的感觉。每次想到都会心跳加速,但又忍不住好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哈哈,鬼节夜话,听起来好诡异啊。我觉得“鬼”就是那些传说中的灵魂,也许他们曾经是善良的人,只是离开了尘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鬼节夜话,我说的“鬼”啊,就像是那些在梦中出现的影子,模糊又真实,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鬼节夜话,我觉得“鬼”就是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恐惧和敬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鬼节夜话,我心中的“鬼”是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形象,每次想到都会不寒而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鬼节夜话,我喜欢那种关于“鬼”的传说,觉得它们是另一种生命形态,虽然神秘,却有着自己的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鬼节夜话,我说的“鬼”是那种在黑暗中出现的幽灵,它们或许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情小火鸡
鬼节夜话,我小时候觉得“鬼”就是那种会捉弄人的存在,长大后才发现,其实“鬼”也是一种对生命终结的思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服从
鬼节夜话,我对“鬼”的理解是,它们是那些没有找到归宿的灵魂,在人间游荡,寻找自己的位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鬼节夜话,我觉得“鬼”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鬼节夜话,我心中的“鬼”是那些无法触及的往事,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浮,永远不会消失。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鬼节夜话,我对“鬼”的理解是,它们是那些在世间留下痕迹,却又无法留下名字的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鬼节夜话,我觉得“鬼”就是那些在夜晚出现的幻影,它们是光和影的交织,是真实与虚幻的边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鬼节夜话,我说的“鬼”是那种让人感到温暖的存在,它们虽然神秘,却能在黑暗中给予我们安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鬼节夜话,我对“鬼”的理解是,它们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只能在寂静的夜晚感受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鬼节夜话,我心中的“鬼”是那些在生死之间徘徊的灵魂,它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鬼节夜话,我觉得“鬼”就是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秘密,它们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解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鬼节夜话,我对“鬼”的理解是,它们是那些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延续。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